时间: 2025-04-28 22: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28:37
原文展示:
绵山怨 李东阳 〔明代〕 五蛇上天一蛇蛰,绵山经月火不灭。君王恩重翻为仇,不如放作山中囚。君王有臣一非少,贪天之徒但自保。臣心见母不见君,谁言母死非君恩。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
白话文翻译:
五条蛇升天,一条蛇蛰伏,绵山的火整整一个月不熄灭。君王的深厚恩情反而变成了仇恨,不如被放逐到山中成为囚徒。君王拥有的臣子不少,但那些贪图天命的人只顾自己保命。臣子心中只见到母亲而见不到君王,谁说母亲的死不是君王的恩赐。今天是什么日子,晚上又是什么时候,这一切都留给千年后作为寒食节的纪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绵山怨》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对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的反思中创作的,表达了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悲愤之情。诗中的绵山大火象征着持续的苦难,而寒食节则是对这一悲剧的纪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悲愤之情。诗中的“五蛇上天一蛇蛰”和“绵山经月火不灭”描绘了忠臣的命运和持续的苦难,而“君王恩重翻为仇”则揭示了君恩变仇的悲剧。最后两句“今辰何辰夕何夕,留与千年作寒食”则是对这一悲剧的深刻反思和永恒纪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忠臣被弃、君恩变仇的悲愤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永恒纪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五蛇上天一蛇蛰”比喻什么? A. 五位忠臣被提拔,一位忠臣被遗弃 B. 五位忠臣被遗弃,一位忠臣被提拔 C. 五位忠臣和一位忠臣都被提拔 D. 五位忠臣和一位忠臣都被遗弃
诗中的“绵山经月火不灭”象征什么? A. 持续的苦难 B. 持续的幸福 C. 持续的战争 D. 持续的和平
诗中的“君王恩重翻为仇”表达了什么? A. 君王的恩宠变成了仇恨 B. 君王的仇恨变成了恩宠 C. 君王的恩宠和仇恨并存 D. 君王的恩宠和仇恨都不存在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