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57
长安五月霖雨多,六月更急如翻河。通宵到晚不得寐,茆屋欲破愁嵯峨。揽衣当户未能出,却坐蓬窗听疏密。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栉。九衢灯火迷西东,轻蓑瘦马随疲童。道傍行子顾且笑,谓予亦在泥涂中。感渠相念不相识,问之不答还匆匆。如闻身是营中卒,畚锸欲赴朝天宫。古来王事称靡盬,予亦勤劳竟何补。为渠惭愧久低回,雨急严城听鸣鼓。
长安城五月里雨水多,到了六月雨势更加急促,如同河水翻腾。整夜到天亮都无法入睡,茅屋似乎要被雨水冲破,心中充满忧愁。想要穿衣出门却未能成行,只能坐在破窗边听雨声的疏密。虽然知道皇帝多次放朝,但仍不敢忘记整理仪容。街道上的灯火让人迷失方向,穿着蓑衣的瘦马随着疲惫的童子。路旁的行人看着我笑,说我也在泥泞中。感激他们关心却不相识,问他们却不回答,匆匆离去。仿佛听到自己是军营中的士兵,拿着工具要去朝天宫。自古以来王事繁重,我也勤劳却不知有何补益。为此感到惭愧,久久低头,听着雨急和城中的鼓声。
作者介绍: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风格清新,尤以诗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安遇到连绵大雨时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连绵大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茆屋欲破愁嵯峨”一句,既描绘了雨势之大,又抒发了作者的忧愁之情。“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栉”则反映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个人职责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连绵大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既反映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个人职责的重视,也折射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茆屋欲破愁嵯峨”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愤怒
诗中“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栉”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朝廷 B. 个人职责 C. 社会 D. 家庭
诗中“九衢灯火迷西东”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街道的繁华 B. 作者的迷茫 C. 雨势的急促 D. 社会的动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