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7:10
百字令 其一 吊赵登禹将军
作者:卢前 〔近代〕
芦沟桥下,听一声口号,冲锋前去。
卷地风沙刀过处,残敌头颅飞雨。
疆场空阔,仰天大笑,快意哉登禹。
男儿死耳,男儿死必如许。
一鼓再鼓而前,至于三四,壮气凌今古。
赢得创伤千百孔,为国开条血路。
所恨孤身,难兼忠孝,抱憾惟慈母。
将军往矣,问谁踏接君步。
在芦沟桥下,听到一声口号,便冲锋上前。
卷起的风沙犹如刀锋,残敌的头颅飞洒如雨。
战场辽阔,仰天大笑,登禹将军真是快意。
作为男儿,死去也是理所当然。
一鼓再鼓,勇往直前,直到第三、第四声,壮志凌驾古今。
即便身负千百伤痕,也要为国开辟血路。
所遗憾的只有孤身一人,难以兼顾忠孝,心中只惦念慈母。
将军已去,问谁来接替你的步伐。
作者介绍:卢前,近现代诗人,以其豪情壮志著称,常在作品中反映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豪情,尤其是对赵登禹将军的追思,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佩与缅怀。
《吊赵登禹将军》是卢前对赵登禹将军的追忆之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与无畏。开头以“芦沟桥下”设定了诗的场景,直接引入战斗的氛围,随后描绘了战斗激烈的景象,表现出强烈的冲锋意志和壮烈的英雄气概。诗中的“快意哉登禹”不仅是对将军的赞美,更是对其英雄事迹的感慨。
在诗的中后部分,作者深刻反省了忠与孝的矛盾,表达了作为一个战士的责任与对母亲的思念,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和情感。整首诗气势磅礴,激情四溢,结合了历史背景,使得对将军的怀念更加沉重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赵登禹将军的缅怀,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和亲情的深刻思考,最终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又高亢的民族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芦沟桥”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快意哉登禹”中“登禹”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忠孝”主要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