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0:06
西城橐驰来驾兰,
入贡美玉天可汗。
萧关夜开月团团,
弹筝古峡鸣哀湍。
前将军,不擐甲,
取大官。今将军,
能抚士,尚盘桓。
河西五郡兵气完,
骏马跃栈无箭瘢。
我嗟乘劣不受鞍,
焉得乞与都人看。
西城的马车驶来,载着贡品兰草,
献给可汗的美玉,天子也为此欢喜。
萧关的夜晚打开,明月照耀着四周,
古峡中弹着筝声,哀伤的水流声此起彼伏。
昔日的将军,不披铠甲,
如今的将军,能抚慰士兵,仍在徘徊。
河西五郡的兵力雄厚,
骏马在栈道上跃起,身上没有箭伤。
我感叹这匹劣马不愿披上鞍,
哪里能乞求与都人一起观赏?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黄庭坚、苏轼、陆游并称。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表现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背景是作者感受到国家对边疆的重视,特别是边将与中央关系的变化。诗中通过对比前后将军的差异,反映出士人对现状的失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家边疆局势的关切与自我感慨的诗。诗人的情感在每一句中都显得格外真挚。开篇以“西城橐驰来驾兰”引入,描绘出贡品的送达场景,显示出对国家的支持与贡献,然而随后的“入贡美玉天可汗”则暗示出在这背后的权力与荣耀。诗中“萧关夜开月团团”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边关夜景,月光照耀下的古峡与弹筝的哀鸣,似乎在诉说着士人内心的苦闷。
此外,诗中对于将军的描写,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与士人心态的变化。“前将军,不擐甲,取大官”与“今将军,能抚士,尚盘桓”的对比,表现出对于武将风范的怀念与对现状的不满。河西五郡的兵气与骏马的跃动,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但“我嗟乘劣不受鞍”则显示了诗人自身的无力与悲凉,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历史及自身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风景的描写和对将军与士人不同处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国家的关切与对士人身份的思考,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带来的无奈与忧伤。
诗中提到的“可汗”是指什么?
“萧关夜开月团团”中的“萧关”指的是什么?
“我嗟乘劣不受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