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13
一萼红 赋红梅次郭南湖韵
作者: 陶宗仪 〔元代〕
水云乡,又南枝逗煖,绰约汉宫妆。
春艳秾分,朱铅浅试,翠袖独倚修篁。
想应道东风料峭,剪霞彩零乱补绡裳。
勾漏寻真,丹丘授诀,傲睨冰霜。
毕竟孤标还在,纵夭桃繁杏,难侣寒香。
玛瑙坡头,珊瑚树底,江南别是风光。
且莫倚高楼玉管,怕轻盈飞处误刘郎。
依旧小窗,疏影淡月昏黄。
水云乡,南枝在温暖的阳光中轻轻摇曳,宛如汉宫的妆容。
春天的艳丽色彩分外浓厚,朱红与铅色轻轻试探,翠绿的袖子独自倚靠在修竹旁。
想必是东风微凉,霞光剪碎,衣裳上的绡带随之飘动。
寻觅真实的意境,丹丘传授的秘诀,傲然面对冰霜的挑战。
毕竟孤傲的标志仍在,纵然桃花繁盛,杏花如潮,也难以与寒梅相伴。
玛瑙坡头,珊瑚树底,江南的风光别有一番韵味。
且不要倚靠在高楼上吹奏玉管,怕那轻盈飞舞的声音误了刘郎。
依旧是小窗前,疏影映着淡淡的月色,黄昏似水。
作者介绍:陶宗仪,元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寄情于梅花,以梅花的傲然独立与高洁品性映射自己的志向与情感,反映了文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陶宗仪的《一萼红》是一首描绘梅花的古诗,诗中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开篇的“水云乡”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自然环境,南枝的梅花在春阳下摇曳,仿佛汉宫妆容般妩媚动人,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
随着诗句的深入,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朱红与铅色的对比,表现出梅花的独特魅力。翠袖倚竹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姿态,还传递出一种孤傲的气质。通过“想应道东风料峭”的描写,诗人感受到春风的微凉,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温暖是来之不易的,正如梅花在严冬中傲然绽放。
在后面的诗句中,陶宗仪进一步探讨了梅花的孤独与高洁,尽管桃花与杏花盛开,仍然难以与梅花相提并论,反映了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认同与追求。最后,诗人以“且莫倚高楼玉管”结束,表达了对浮华的拒绝,倾向于在宁静的小窗前欣赏梅花的淡雅,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陶宗仪对梅花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自然之美,也有情感之深,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洁情怀与审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独立精神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云乡”指的是:
A. 远方的山川
B. 风景如画的乡村
C. 寒冷的北方
D. 繁华的城市
“绰约汉宫妆”中的“汉宫”比喻:
A. 诗人
B. 梅花的优雅
C. 远古的历史
D. 华丽的衣服
诗中提到的“玛瑙坡头”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战争的场景
B. 江南的美丽风景
C. 农田的丰收
D. 道教的祭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一萼红》的诗意与背景,欣赏古代诗词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