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祝英台近 送宋牧仲比部奉使虔关

《祝英台近 送宋牧仲比部奉使虔关》

时间: 2025-05-07 18:35:01

诗句

古虔州,鸥鸟路。

风物带三楚。

雁字杉樯,烟际估相语。

雪残二月青峰,短箫催鹢,春已到、佛桑红处。

行且住。

料应吏散焚香,芸签晚来数。

楼枕双流,花响鹧鸪去。

试寻尘外亭边,有人留句,问重埽、翠珉閒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35:01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送宋牧仲比部奉使虔关》
作者: 李良年

古虔州,鸥鸟路。风物带三楚。
雁字杉樯,烟际估相语。
雪残二月青峰,短箫催鹢,春已到佛桑红处。
行且住。料应吏散焚香,芸签晚来数。
楼枕双流,花响鹧鸪去。
试寻尘外亭边,有人留句,问重埽翠珉閒否。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虔州,鸥鸟在路上飞翔,风光带着三楚的气息。
雁群在杉树上排列成字,烟雾缭绕中它们在低声交谈。
残雪在二月的青峰上,短笛声催促着黄莺,春天已经来到了佛桑红的地方。
走也好,停也好,估计官员们已经散去,焚香的香火在晚来时数着。
楼边倚着双流,花开的声音伴着鹧鸪的离去。
尝试寻找那尘外的亭边,有人留下诗句,问那重檐的翠竹是否闲适?

注释:

  • 虔州:古地名,今属江西省。
  • 鸥鸟路:指鸥鸟飞行的路线,象征自然的灵动。
  • 三楚:指楚地,古代的一个地理概念,代表富饶的风光。
  • 雁字杉樯:比喻雁群飞行时的队形,杉树上立着的船桅,暗示出航的意象。
  • 佛桑红处:指春天时佛桑树上开出的红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良年,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他的诗歌有着淡雅的情怀和清新的意境。

创作背景:该诗是李良年在送别友人宋牧仲比部赴虔关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好友的惜别之情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情的交融。诗中的“古虔州”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鸥鸟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灵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接着,雁字杉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还暗示了离别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于分别的依依不舍。

而“雪残二月青峰”的意象,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短箫声催促着春天的生机,佛桑红花的盛开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接下来的“行且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要继续前行,又不舍得离去。

最后的“试寻尘外亭边”,不仅是对自然的探寻,更是对生活的思考,留句问翠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温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春天的热切盼望,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虔州,鸥鸟路:描绘了虔州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风物带三楚:将景色与三楚的富饶相结合,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3. 雁字杉樯,烟际估相语:通过雁群的形象,增加了动态感,隐喻人与自然的交流。
  4. 雪残二月青峰:描写了初春的景象,暗示着温暖的到来。
  5. 短箫催鹢,春已到佛桑红处:将春天的气息与乐声结合,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6. 行且住: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想离去又不舍。
  7. 料应吏散焚香:暗示官员已散去,生活的宁静。
  8. 楼枕双流,花响鹧鸪去: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花与鸟的交融。
  9. 试寻尘外亭边,有人留句,问重埽翠珉閒否: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雁群比作字形,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烟际估相语,给自然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如“行且住,料应吏散”,韵律感强,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春天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鸟:象征自由、灵动。
  • 雁字:象征团结、离别。
  • 青峰:象征希望、新生。
  • 佛桑红: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虔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西
    • B. 湖北
    • C. 浙江
    • D. 广东
  2. “雪残二月青峰”中的“二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3. “试寻尘外亭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想念
    • B. 期待
    • C. 宁静
    • D. 离别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
  • 《送友人》 by 李白:表达友人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送友人》和李良年的《祝英台近》,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激昂的情感,而李良年则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感受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良年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与文化》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陌上花 陌上花 病中春去有感 陌上花 陌上花 胡玉叔席上闻歌 陌上花 胭脂花 陌上花 辛酉上巳同人修禊于莲溪迫事未赴丁保庵示以诗谱此书后 陌上花 陌上花 正月十五日 陌上花八首 陌上花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日工 馬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下五除二 呼天叩地 文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乌云压顶 额漕 门内 心口如一 焙茶 一鸟入林,百鸟压音 记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