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时间: 2025-04-29 18:21:45

诗句

虬龙天矫已分形,想象灵根长茯苓。

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21:45

原文展示: 虬龙天矫已分形,想象灵根长茯苓。安得一椽风雨庇,要思服食制颓龄。

白话文翻译: 像虬龙般弯曲的树木已经分出了形态,想象着它的根部会长出茯苓。如何能得到一片屋檐来遮风挡雨,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服食来延缓衰老。

注释:

  • 虬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常用来形容弯曲的树木。
  • 天矫:形容树木弯曲的样子。
  • 灵根:指树木的根部,这里比喻茯苓。
  • 茯苓:一种中药材,常用于养生保健。
  • 一椽:指一片屋檐。
  • 颓龄:指衰老的年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安仁至豫章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养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途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养生的关注和对长寿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虬龙般弯曲的树木和想象中长出的茯苓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对养生的深思。诗中“安得一椽风雨庇”表达了对避风遮雨之所的渴望,而“要思服食制颓龄”则体现了对延缓衰老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虬龙天矫已分形”:形容树木弯曲如虬龙,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形态。
  2. “想象灵根长茯苓”:想象这些树木的根部会长出有益健康的茯苓。
  3. “安得一椽风雨庇”:表达了对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的渴望。
  4. “要思服食制颓龄”:强调了通过服食养生来延缓衰老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虬龙”比喻弯曲的树木,形象生动。
  • 想象:通过想象树木根部长出茯苓,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养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虬龙:象征着弯曲有力的自然形态。
  • 茯苓:象征着养生和健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虬龙天矫已分形”中的“虬龙”是指什么? A. 一种龙 B. 弯曲的树木 C. 一种药材
  2. 诗中“想象灵根长茯苓”中的“茯苓”是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药材 C. 一种动物
  3. 诗中“要思服食制颓龄”表达了什么? A. 对美食的追求 B. 对养生的思考 C. 对旅行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哭丘长史 别离曲 春堤曲 没蕃故人 送杨少尹赴凤翔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茶岭 寄元员外 老将 雀飞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篱帐 如解倒悬 金衣公子 言字旁的字 言简意该 壅淤 黑字旁的字 疑心杀子 屠龙之伎 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诔 横生枝节 血字旁的字 封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