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4:29
莫倚高楼,太湖西畔青山近。
雁边云暝。目力随天尽。
落日平芜,点点余烽烬。
西风紧。乱沙成阵。
故恼双蓬鬓。
不要倚靠高楼,太湖的西边青山近在咫尺。
雁儿飞过,天空逐渐暗淡,视线也随之延展到天边。
落日映照着平坦的原野,星星点点的余烟如同残烽。
西风呼啸,乱沙在阵阵狂风中飞扬。
这让我愈加烦恼,双鬓已泛白。
邵亨贞,元代诗人,字公权,号正甫,出生于南宋末年,生活在元初。他的诗风简练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点绛唇》创作于元代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与战乱使得诗人常常感受到人生无常与孤独。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索。
《点绛唇·莫倚高楼》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反思。首句“莫倚高楼”点明了主题,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依赖于外在的表象。接下来的描写中,太湖的美景与青山的近距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暗示着人们应珍视身边的美好,而不是沉溺于虚幻的高楼。
随着“雁边云暝”的描绘,诗人带领读者感受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自然变迁,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的每一刻都在流逝。接下来的“落日平芜,点点余烽烬”,则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孤独。
最后的“西风紧,乱沙成阵,故恼双蓬鬓”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西风的凛冽与飞扬的沙尘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艰辛,使得诗人对自身的烦恼与岁月的无情更加深刻。整首词在悠远的意境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体现了邵亨贞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深切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雁边云暝”这一句中,云的暗淡象征着?
诗中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邵亨贞的《点绛唇·莫倚高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涉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邵亨贞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孤独,李清照则通过情感的细腻表达来传达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失去的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