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4:05
原文展示: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 沈约 〔南北朝〕 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 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 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
白话文翻译:
多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在山脚下搭建了住所。 八解的泉水在山涧中鸣响,四禅的修行者隐居在岩洞的曲折处。 深邃幽暗中始终看不见,环境萧条让人无所欲望。 我愿意跟随他们一起游历,内心在这里感到满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萧统、刘勰并称“文坛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运用典故,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应西阳王教而作,描绘了与修行者共游钟山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修行者共游钟山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多值息心侣”一句,表达了诗人多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山脚下搭建住所,共同追求心灵的宁静。“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描绘了山涧中流水的声音和修行者隐居的岩洞,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冷清和内心的无欲无求。最后两句“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表达了诗人愿意跟随修行者一起游历,内心在这里感到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
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
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描绘与修行者共游钟山的经历,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多值息心侣”中的“息心侣”指的是什么? A. 志同道合的朋友 B. 山中的修行者 C. 隐居的文人 D. 自然景色
“八解鸣涧流”中的“八解”是什么意思? A. 八种解脱法门 B. 八种自然现象 C. 八种声音 D. 八种景色
诗中“四禅隐岩曲”中的“四禅”指的是什么? A. 四种禅定境界 B. 四种自然现象 C. 四种声音 D. 四种景色
诗中“窈冥终不见”中的“窈冥”形容的是什么? A. 深邃幽暗的环境 B. 明亮的环境 C. 热闹的环境 D. 开阔的环境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