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

时间: 2025-05-05 10:14:05

诗句

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

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

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4:05

原文展示: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 沈约 〔南北朝〕 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 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 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

白话文翻译:

多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在山脚下搭建了住所。 八解的泉水在山涧中鸣响,四禅的修行者隐居在岩洞的曲折处。 深邃幽暗中始终看不见,环境萧条让人无所欲望。 我愿意跟随他们一起游历,内心在这里感到满足。

注释:

  • 多值:多次遇到。
  • 息心侣:志同道合的朋友,指修行者。
  • 结架:搭建。
  • 山之足:山脚下。
  • 八解:佛教术语,指八种解脱法门。
  • 鸣涧流:山涧中流水声。
  • 四禅:佛教术语,指四种禅定境界。
  • 隐岩曲:隐居在岩洞的曲折处。
  • 窈冥:深邃幽暗。
  • 萧条:环境冷清。
  • 无可欲:没有欲望。
  • 寸心:内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萧统、刘勰并称“文坛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运用典故,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为应西阳王教而作,描绘了与修行者共游钟山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修行者共游钟山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多值息心侣”一句,表达了诗人多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山脚下搭建住所,共同追求心灵的宁静。“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描绘了山涧中流水的声音和修行者隐居的岩洞,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冷清和内心的无欲无求。最后两句“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表达了诗人愿意跟随修行者一起游历,内心在这里感到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多值息心侣,结架山之足。

    • 诗人多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山脚下搭建住所。
    • “息心侣”指修行者,他们在山中寻求心灵的宁静。
  2. 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

    • 八解的泉水在山涧中鸣响,四禅的修行者隐居在岩洞的曲折处。
    • “八解”和“四禅”都是佛教术语,分别指八种解脱法门和四种禅定境界。
  3. 窈冥终不见,萧条无可欲。

    • 深邃幽暗中始终看不见,环境萧条让人无所欲望。
    • “窈冥”形容环境的深邃幽暗,“萧条”形容环境的冷清。
  4. 所愿从之游,寸心于此足。

    • 诗人愿意跟随修行者一起游历,内心在这里感到满足。
    • “寸心”指内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八解鸣涧流”中的“鸣涧流”比喻山涧中流水的声音。
  • 对仗:“八解鸣涧流,四禅隐岩曲”中的“八解”与“四禅”、“鸣涧流”与“隐岩曲”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描绘与修行者共游钟山的经历,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息心侣:指志同道合的修行者,象征着心灵的宁静和追求。
  • 八解鸣涧流:山涧中流水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四禅隐岩曲:修行者隐居的岩洞,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幽静和深邃。
  • 窈冥:深邃幽暗的环境,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无欲无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多值息心侣”中的“息心侣”指的是什么? A. 志同道合的朋友 B. 山中的修行者 C. 隐居的文人 D. 自然景色

  2. “八解鸣涧流”中的“八解”是什么意思? A. 八种解脱法门 B. 八种自然现象 C. 八种声音 D. 八种景色

  3. 诗中“四禅隐岩曲”中的“四禅”指的是什么? A. 四种禅定境界 B. 四种自然现象 C. 四种声音 D. 四种景色

  4. 诗中“窈冥终不见”中的“窈冥”形容的是什么? A. 深邃幽暗的环境 B. 明亮的环境 C. 热闹的环境 D. 开阔的环境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美景,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沈约的《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沈约的诗更注重对修行者生活的描绘,而陶渊明的诗则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集》:收录了沈约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陶渊明诗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可以与沈约的诗进行对比阅读。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诗歌作品,可以与沈约的诗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夏致宏咏梅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闻雁 出榆关 至日 枕上言怀 再和彦高 文季侍郎得绿萼香梅子文待制有诗辄亦同赋 题御城寺壁 送客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飞除 国家栋梁 归心如箭 蕙质兰心 贲信 包含丧的成语 廾字旁的字 出牌 业字旁的字 花堆锦簇 朽木不雕 瓜字旁的字 包含鸠的成语 見字旁的字 识局 厌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