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26
水车一首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村田高仰对低窊,
咫尺溪流有等差。
我欲浸灌均田涯,
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
引水上泥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
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
日走百里不离家。
绿芒刺水秧初芽,
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
两耳未厌长呕哑。
残年我亦冀一饱,
谓此鼓吹胜闻蛙。
村里的田地高低错落,
近距离的溪流有高低差异。
我想把水浇灌到田边,
可天公不让雷电的车子来。
老龙在水中饮水,骨节都显得瘦弱,
引水上泥的声音咕噜咕噜。
一开始疑似是大地的震动,
风轮一起转动相互连接。
唉,我的妻子和孩子忙得不停,
每天走百里也不离开家。
绿芒刺的水稻秧苗刚刚发芽,
翻起的雪浪什么时候会开花。
农家辛劳没有别的想法,
两耳听着不断的呕哑声。
我年纪已大也希望能吃饱,
觉得这鼓声比蛙声更好听。
刘一止,字景喧,号汝砚,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作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关注农民生活,表现对土地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农忙季节,表现出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辛苦,尤其是对水源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期盼与感慨。诗中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自然环境及农民的日常生活。
《水车一首》是刘一止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对自然的依赖。诗的开头通过对村田高低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地理特征,紧接着提出了灌溉的问题,反映出农民迫切需要水源的心情。整个诗作通过对水车的描写,象征了农民在生产中对自然力量的依赖,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无奈。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不仅描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还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复提到的“脚不停”和“日走百里”,生动地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虽然年纪已大,但依然渴望着丰盈的生活,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的希望。
全诗的主题围绕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的艰辛与希望,表达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老龙”主要象征什么?
A. 农民
B. 自然力量
C. 水车
D. 田地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一方面?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农民的生活与希望
C. 自然的变化
D. 个人的感悟
“日走百里不离家”表达了什么?
A. 农民的辛劳与坚持
B. 旅行的乐趣
C. 离家的痛苦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刘一止的《水车一首》更加强调农村日常生活的劳作与辛苦,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两者都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以上内容提供对《水车一首》的深入理解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