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山甫赴岭口仓五言二首 其二

《送山甫赴岭口仓五言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7:48:35

诗句

三子俱匏系,将如此老何。

吾方期跨灶,汝勿厌熬波。

食檗心尤苦,盐梅味主和。

先民羞诡遇,不在获禽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8:35

原文展示:

送山甫赴岭口仓五言二首 其二
三子俱匏系,将如此老何。
吾方期跨灶,汝勿厌熬波。
食檗心尤苦,盐梅味主和。
先民羞诡遇,不在获禽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三个人都系着葫芦,难道我们还能像这样老去吗?
我正准备跨上灶台,你可不要嫌弃我熬的汤水。
吃着苦苦的梔子心,盐和梅子的味道才是主要的调和。
先辈们羞于遭遇不公,不在于捕猎的数量多与少。

注释:

  • 匏系:指用葫芦系着,象征一种生活状态或情感。
  • 跨灶:跨上灶台,表示准备开始做饭或生活的准备。
  • 熬波:熬煮汤水,波此处可理解为汤水。
  • 食檗心:檗心指的是梔子心,味道苦涩。
  • 盐梅味主和:盐和梅子是调味品,意指生活中的调和与平衡。
  • 先民:先辈,指古代的祖先。

典故解析:

“先民羞诡遇”可以理解为古代人对于不公对待的羞愧与不满,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莹,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独特,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常富有哲理性和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生活境况的描绘,表达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开头以“匏系”引入,暗示生活的简单与朴素,诗人用“将如此老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接着提到“吾方期跨灶”,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中有诸多苦涩,但诗人依然在努力追求温暖与和谐。特别是“食檗心尤苦,盐梅味主和”,通过对比苦与甜的味道,隐喻生活中的苦与乐交织。最后一句强调古代人对不公的羞愧,体现出一种对道德与价值的坚持,诗人通过此种方式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子俱匏系:三个人都系着葫芦,表现出一种朴素和简单的生活状态。
  2. 将如此老何: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现出对老去的无奈。
  3. 吾方期跨灶:表示诗人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4. 汝勿厌熬波:希望他人理解自己所做的努力。
  5. 食檗心尤苦:指出生活中的苦涩与难处。
  6. 盐梅味主和:盐和梅子的味道象征生活中的调和与平衡。
  7. 先民羞诡遇:提到古人对不公的羞愧,反映出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8. 不在获禽多:强调捕猎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道德与人际关系的真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苦与甜的对比,表现生活的复杂性。
  • 象征:葫芦、盐、梅子等物象征着生活的多重含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在面对生活苦涩时应持有的乐观态度,以及对道德与传统价值的坚持。

意象分析:

  • 葫芦:象征简单的生活与自然的联系。
  • :象征家庭与温暖的栖息之地。
  • 盐与梅:代表生活的调和与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匏系”是什么意思?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食物
    C. 用葫芦系着
    D. 一种植物

  2. “吾方期跨灶”中“跨灶”指的是什么?
    A. 开始做饭
    B. 跨越障碍
    C. 去旅行
    D. 学习新技能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刘克庄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际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毕节简蔡席二广文 寒夕 永宁诸贤送至鱼凫关 观刈稻纪谚 其二 观刈稻纪谚 其一 宿龙宇寺 云隐林中 箐口关 层台驿 咸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吉亥 扃堂 鼻字旁的字 以为后图 采字旁的字 仪仪 惊结尾的成语 三框儿的字 麥字旁的字 踵迹相接 振臂一呼 五尺竖子 硬正气 左对孺子,右顾稚子 烟月鬼狐 角字旁的字 静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