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4:15
役役乾坤远,栖栖道路频。
五年三入蜀,十梦九归秦。
疟鬼偏凌客,山英定笑人。
无劳问前渡,祇觉白头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辛苦与思乡之情。作者在辽阔的天地间,行走于频繁的道路上,感到身心俱疲。五年来三次来到蜀地,常常在梦中归向故乡秦地。旅途中的疟疾缠绕着我,而山中的野花却似乎在嘲笑我的遭遇。无需询问前方的渡口,只觉得白头已然新生。
姚燧(约1295年-约1370年),元代诗人,字仲明,号心庐,浙江人。姚燧以诗名世,尤其擅长古体诗,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舆病高厓道中作》写作于姚燧身处旅途之际,表现了他在外漂泊的艰辛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隐含的病痛和疲惫,正是他在旅途中的真实写照,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困境。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开篇“役役乾坤远,栖栖道路频”,描绘了漫长而艰辛的旅途,诸多的忧愁与劳累瞬间涌现。诗人用了“五年三入蜀,十梦九归秦”来表现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五年间的三次往返,十个梦中有九次归向故乡,体现了他心中对故土的依恋。
接着“疟鬼偏凌客,山英定笑人”,诗人将旅途中的病痛与山中的野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在艰苦环境中对生活的无奈与幽默。最后一句“无劳问前渡,祇觉白头新”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自身的变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也有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辛苦的描绘与对故乡思念的表达,反映了流浪者的内心挣扎与对生活的无奈,是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蜀”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今北京
B. 今四川
C. 今陕西
D. 今江浙
诗人用“疟鬼”来形容什么?
A. 乡愁
B. 病痛
C. 旅途
D. 自然
“无劳问前渡”是什么意思?
A. 不关心未来的渡口
B. 不关心旅途的风景
C. 不关心家乡的消息
D. 不关心朋友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