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09
《答长安丞裴说》 ——韦应物
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
爰以林壑趣,遂成顽钝姿。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
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
独践幽人踪,邈将亲友违。
髦士佐京邑,怀念枉贞词。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
从容操剧务,文翰方见推。
安能戢羽翼,顾此林栖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迷茫与疏离。诗人出生在一个士人家庭,但对世间的权势与名利并不在意,因此选择了隐居于山林中,形成了一种愚钝的姿态。面对潺潺流水,心中感到凄凉,采摘菊花时露水尚未干透。抬头看到秋天的山景,万事似乎都被遗忘。独自踏上隐者的足迹,与亲友渐行渐远。那些年轻的士人辅佐京城,怀念昔日的清白言辞。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内心的幽静逐渐积聚,清酒的宴席上与知己相聚。从容地处理文书事务,才华方才被人推崇。怎么能束缚自己的翅膀,回首看看这林间的隐居时光呢?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长安居士。以诗名闻世,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反映出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答长安丞裴说》作于韦应物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当时士人追名逐利的无奈与自我选择的坚定。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
《答长安丞裴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篇,体现了韦应物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反思。诗人的文字生动而细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诗中“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一句,传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寂与清冷,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自我选择的坚定。整首诗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人通过“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这一句,展现了他在面对大自然时的豁达与超然,万事万物似乎都随着秋山的静谧而淡去,只有内心的宁静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依然鲜明。尤其是在对比年轻士人与隐者生活的描绘中,诗人流露出一种对世俗权力的无奈与不屑,反映出他对士人身份的自省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淡泊,体现了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与自我认同。
诗人韦应物选择隐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世事的淡泊
C. 热爱自然
D. 对亲友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髦士”主要指的是哪些人?
A. 士族子弟
B. 诗人朋友
C. 隐士
D. 追求功名的年轻人
《答长安丞裴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虽然韦应物更侧重于对世俗的反思与自我选择,但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田园的宁静与美好。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于尘世的逃避,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韦应物的诗更为沉郁深远,而陶渊明的则显得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