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6:10
荡漾虚明写浪圆,浸涵秋色更年年。
波沈皓魄疑双月,影倒长空有二天。
夜涨风惊鸥鹭起,舟回人伴荻芦眠。
独怜东注无还日,呜咽常闻古渡边。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在渲染着圆月的美丽,而水中倒映的秋色也年年如旧。波浪沉浸在明亮的月光中,让人误以为有两轮明月在水面上。夜晚的涨潮带来阵阵风声,惊起了鸥鹭,船只在水面上回转,人们则在芦苇旁安静地入睡。诗人独自怜惜那东去的河水再也无法回头,古渡口传来呜咽的声音,令人感伤。
古渡:泛指古老的渡口,常用于描写历史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诗中描绘的古渡边的呜咽,隐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怀。
作者介绍:茹纶常,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正值水边的宁静时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秋水》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情感悟。诗中描绘的水面波光与明月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秋日画面。诗的前两句以“荡漾虚明”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水面的波动与明亮,传达出一种轻柔的美感。接着,诗人用“波沈皓魄”将水面与月亮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涨潮与惊起的鸥鹭,展示了自然的动感与生命的流动。而“舟回人伴荻芦眠”则体现出一种安静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刻显得尤为亲密。最后,诗人以“独怜东注无还日”结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整个诗歌在自然与人情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深刻而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水之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皓魄”指的是什么?
诗人“独怜东注无还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