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水

《秋水》

时间: 2025-05-01 10:46:10

诗句

荡漾虚明写浪圆,浸涵秋色更年年。

波沈皓魄疑双月,影倒长空有二天。

夜涨风惊鸥鹭起,舟回人伴荻芦眠。

独怜东注无还日,呜咽常闻古渡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6:10

原文展示

荡漾虚明写浪圆,浸涵秋色更年年。
波沈皓魄疑双月,影倒长空有二天。
夜涨风惊鸥鹭起,舟回人伴荻芦眠。
独怜东注无还日,呜咽常闻古渡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在渲染着圆月的美丽,而水中倒映的秋色也年年如旧。波浪沉浸在明亮的月光中,让人误以为有两轮明月在水面上。夜晚的涨潮带来阵阵风声,惊起了鸥鹭,船只在水面上回转,人们则在芦苇旁安静地入睡。诗人独自怜惜那东去的河水再也无法回头,古渡口传来呜咽的声音,令人感伤。

注释

  • 荡漾:水面波动,形容水的轻柔起伏。
  • 虚明:指水面明亮而虚幻。
  • 皓魄:指明亮的月亮。
  • 双月:水中映出的月亮,仿佛有两个月亮。
  • 荻芦:指芦苇,常生于水边。
  • 无还日:指时间流逝,不再回头的日子。

典故解析

古渡:泛指古老的渡口,常用于描写历史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诗中描绘的古渡边的呜咽,隐含了对过往时光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茹纶常,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正值水边的宁静时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秋水》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情感悟。诗中描绘的水面波光与明月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梦似幻的秋日画面。诗的前两句以“荡漾虚明”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水面的波动与明亮,传达出一种轻柔的美感。接着,诗人用“波沈皓魄”将水面与月亮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涨潮与惊起的鸥鹭,展示了自然的动感与生命的流动。而“舟回人伴荻芦眠”则体现出一种安静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刻显得尤为亲密。最后,诗人以“独怜东注无还日”结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整个诗歌在自然与人情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深刻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荡漾虚明写浪圆:水面波动轻盈,明亮的水面如同描绘出圆形的波浪。
  2. 浸涵秋色更年年:水中浸染着秋天的色彩,年复一年依然如故。
  3. 波沈皓魄疑双月:波浪沉浸在明亮的月光中,令人误以为水中有两轮明月。
  4. 影倒长空有二天:水中的倒影在空中,仿佛有两个天空。
  5. 夜涨风惊鸥鹭起:夜晚潮水上涨,风声惊动了鸥鹭飞起。
  6. 舟回人伴荻芦眠:船只回转,人在芦苇旁安静地入睡。
  7. 独怜东注无还日:诗人独自怜惜那东去的河水,无可挽回的流逝。
  8. 呜咽常闻古渡边:古老渡口常传来呜咽的声音,令人感到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与明月相提并论,寓意深远。
  • 拟人:通过“惊鸥鹭起”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舟回人伴”,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水之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秋水:象征着宁静与深邃,代表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 月亮:象征着美好与思乡之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鸥鹭:象征自由与自然,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皓魄”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2. 诗人“独怜东注无还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茹纶常的《秋水》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的描写和哲思,后者则更多表达了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其一 秋思 如梦令 其二 蝴蝶 如梦令 其三 如梦令 其二 如梦令 如梦令 其十六 如梦令 赠县令 如梦令 夜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争长相雄 垂目 包含舌的成语 先字旁的字 一人向隅 鸟策 奉为圭臬 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牛字旁的字 大烹五鼎 冷破 父字头的字 三撇旁的字 烟霞成癖 绿视率 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满城桃李 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