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6:02
原文展示: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白话文翻译:
有一匹良马在野外,即使百次经过也不发出哀鸣。你若不善待我,难道没有其他人会善待我吗?你将我拴在马厩里,却不让我驾车。既然你不能始终如一地对待我,我宁愿在野外自由自在。我的毛发在霜中脱落,我的肉体被狼觊觎。我宁愿被狼伤害,也不愿被人忽视。没有你,我也不会忘记自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其文风雄浑,议论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有骥在野》是苏洵的一首抒怀之作,表达了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苏洵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不公待遇的反抗。诗中的“骥”象征着有才能的人,而“野”则象征着自由和广阔的天地。苏洵通过这匹良马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骥在野”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诗中的良马虽然被束缚在马厩中,却不愿屈服于不公的待遇,宁愿在野外自由奔跑,即使面临危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苏洵人格的写照。诗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通过对良马遭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以及对不公待遇的反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不公待遇的反抗。通过良马的遭遇,作者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骥”象征什么? A. 良马 B. 有才能的人 C. 自由 D. 尊严
诗中的“野”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困境 D. 危险
诗中的“絷我于厩”表达了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困境 D. 危险
诗中的“宁彼我伤”表达了什么? A. 自由 B. 尊严 C. 困境 D. 危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