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9:46
原文展示: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白话文翻译:
云从山中升起,变成了浓雾。不是山不仁慈,而是天不眷顾。山川被我享受,为我诉说百般苦楚。难道我不敬畏天吗?我哀怜这片土地。斑斑的布谷鸟,清晨啼叫。天啊,还没有下雨,我不辞辛劳。谁来守护山川,不如一片羽毛。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诗歌较少,但其诗作亦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天命和人事的无奈与哀叹。在宋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苏洵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雾为引,通过山川的哀诉,表达了作者对天命的无奈和对人间的深切关怀。诗中“云兴于山,霿霿为雾”描绘了自然景象,而“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则赋予了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暗示了天命的冷漠。后文通过布谷鸟的啼叫和作者的自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洵深沉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天命的无奈和对人间的深切关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性化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的同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霿霿为雾”形容的是什么? A. 云 B. 雾 C. 雨 D. 雪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山不仁慈 B. 天不眷顾 C. 山川无情 D. 天命可测
诗中“班班鸤鸠,谷谷晨号”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夜晚的宁静 B. 清晨的啼叫 C. 黄昏的哀鸣 D. 午后的沉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