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1:08
身病要须闲,闲极自成趣。
空虚虽近道,懒拙初非悟。
偶将今生脚,还着古人屦。
大小适相同,本来无别处。
我虽然身体虚弱,却必须要有闲暇,闲得极了自然会生出趣味。
即使空虚也接近于道理,但懒惰和笨拙初看并不是对的领悟。
偶尔在今生的脚上,仍然穿着古人的鞋子。
无论大小都是相同的,根本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本诗中的“古人屦”可能隐喻古典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暗示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推崇与反思。古人常以简朴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生命,这种态度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并称“苏门二君”。他以诗词、散文闻名,尤其在哲理和意象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时期,作者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闲暇生活的感悟和对古代道理的思索。
苏辙的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身体的虚弱与心灵的追求之间的辩证关系。诗的开头,作者以“身病要须闲”引入,强调即使在生病的状态下,闲暇能够带来独特的趣味,这种趣味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接着,作者探讨了“空虚”的状态,承认这种状态虽接近于智慧的境界,但懒惰和笨拙却并不是通往领悟的途径。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古人的鞋子,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随,表达了在当代生活中对古代智慧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内涵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生命、闲暇与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闲暇与生病的关系,以及对古代智慧的回归。苏辙通过平和的叙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也要保持一种闲适的心态。
诗中提到的“古人屦”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诗中“空虚虽近道”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