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8
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
——苏辙
扫地开门松桧香,僧家长夏亦清凉。
公庭多事久来厌,净处安眠计甚长。
修竹填窗藤簟绿,白莲当户石盆方。
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
涧谷新晴草木香,野情萧散自生凉。
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
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
在清扫过的门口,松树和桧树的香气飘散,僧人的家在长夏中也显得清凉。
自从在公庭上忙碌了太久,我对繁杂的事务已经厌倦,
在这宁静的地方安睡,感觉可以长久。
修竹填满了窗前,藤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
白莲花在门前的石盆中盛开,显得清新而雅致。
厨房里晚饭的红粳米已经熟了,
这时我忽然想起田舍里美味的鸡肉。
山涧谷中,雨后的新晴使草木散发出清香,
自然的野趣让我感到一阵清凉。
雨水使山色更加翠绿,阳光转过来使松树的阴影更长。
我这个病客独自来到这里,只能躺下睡觉,
偶然遇见的游僧也只是匆匆而过。
回到家中,烦热的感觉都已经消散,
我不相信医王和药物的疗效。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苏轼并称,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尤其在诗词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这首诗写于苏辙生病之际,正值盛夏,诗人因病游访虎跑泉的僧舍,感受到那里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繁忙生活的厌倦。
苏辙的这首诗以“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为背景,通过描绘宁静清凉的僧舍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全诗结构严谨,前两首分别以环境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为主线,展现出诗人游览时的闲适情景。
在第一首中,诗人描绘了僧舍的清幽环境,松桧的香气和长夏的凉爽使他忘却了外界的烦恼,暗示着对世事的厌倦。通过“香厨晚饭红粳熟,忽忆烹鸡田舍尝”,诗人回忆起田园的美好生活,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首则通过雨后新晴的自然景色,描绘了涧谷的清香和山色的翠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尤其是最后两句,强调了病中的孤独与对家的思念,表现出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医药疗效的怀疑,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自然的依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映射出他对生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
后续句子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香厨晚饭红粳熟”指的是什么?
A. 餐厅
B. 厨房
C. 花园
苏辙的兄弟是谁?
A. 苏洵
B. 苏轼
C. 苏舜钦
诗人描述的环境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A. 厌倦
B. 清凉
C.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