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4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40:59
金启孮的《清平乐 其五 寒衣节》原文如下:
西风悲咽。寂寂寒衣节。衰草白杨人迹绝。远火高低明灭。伽蓝梵呗超生。负尘佛座灯青。点检廿年迷梦,生离死别关情。
这首词描绘了寒衣节的氛围,西风呜咽,显得十分悲凉,寒衣节的寂静令人感到凄凉,衰败的草丛和白杨树下已经没有人迹。远处的火光忽明忽灭,似乎在传达某种无奈的情感。伽蓝寺院内,佛教的梵呗声声回荡,仿佛在超度亡灵。灯光映照在佛座上,显得幽蓝而宁静。时光流逝,二十年的迷梦如影随形,生离死别之间的情感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金启孮(1893年-1985年),字宗翰,号雪洲,江苏江阴人。金启孮是近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擅长古典诗词及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内容多涉及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反映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关怀。
《清平乐 其五 寒衣节》创作于20世纪初期,是金启孮在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交织下所写的一首词。寒衣节的背景与祭奠亡灵有关,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生离死别的深刻感受。这首词体现了金启孮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金启孮的这首《清平乐 其五 寒衣节》以寒衣节为题,营造出一种沉重而凄凉的氛围。开篇“西风悲咽”便以自然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凄凉,西风不仅是季节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引导者,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哀伤。接下来的“寂寂寒衣节”直接点明了节日的主题,透出一种对逝去的哀悼。
词中“衰草白杨人迹绝”描绘了荒凉的景象,草木凋零、人迹罕至,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远处的火光“高低明灭”,不仅是对生命脆弱的隐喻,也传达出对逝者的思念与追忆。此处火光的瞬息万变,正如人生的起伏,令人感慨。
“伽蓝梵呗超生”则引入了宗教的意象,佛教的诵经声如同在为亡灵祈福,渗透出一种超然的情感。此处的“负尘佛座灯青”展现了对轮回与超脱的思考,灯光的清幽象征着对宁静的追求与对过去的反思。
最后两句“点检廿年迷梦,生离死别关情”将情感推向顶点,提及了二十年间的迷惘与追忆,生与死的离别不仅是对亲人的怀念,更是对自身生命的深思。这种对时间流逝与人生苦短的感慨,深刻而动人,使人反思自身的存在与意义。
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之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人生命题的思考,展示了金启孮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类情感的敏锐洞察。
整首词通过寒衣节的景象与情感,探讨了生死离别、记忆与遗忘的主题。它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追忆,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展现了金启孮对生命哲理的独特见解。
选择题:诗中的“寒衣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寒衣节
d) 端午节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伽蓝”是指__。
判断题:诗中“西风悲咽”表达了喜庆的情感。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