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雨再作政妨海棠

《雨再作政妨海棠》

时间: 2025-07-29 09:08:01

诗句

漂红湿紫满莓苔,泼墨浓云尚送雷。

风雨岂无他日再,何须随却海棠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08:01

原文展示

雨再作政妨海棠
漂红湿紫满莓苔,
泼墨浓云尚送雷。
风雨岂无他日再,
何须随却海棠来?

白话文翻译

雨又来作弄海棠花,
湿润的莓苔上漂浮着红色和紫色的花瓣,
浓密的云层中还伴随着雷声。
风雨难道不会再有别的日子吗?
何必急着让海棠花随风而去?

注释

  • 漂红湿紫:形容海棠花瓣在雨中漂浮,色彩鲜艳。
  • 莓苔:指苔藓,这里用来形容湿润的环境。
  • 泼墨:比喻雨水如同泼墨般浓重。
  • 送雷:形容雷声伴随雨水。
  • 岂无他日再:难道没有其他的日子会再来?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海棠”作为一种花卉,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美丽与脆弱的事物,常常与离别、愁苦的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雪窗,宋代诗人、词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色和农田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雨再作政妨海棠》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此时的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雨景来反映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的海棠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漂红湿紫满莓苔”,用生动的景象展现了雨后海棠花瓣的美丽,色彩丰富,富有生机,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接下来的“泼墨浓云尚送雷”,诗人以“泼墨”形容雨水的来势汹汹,仿佛浓重的云层中潜藏着无尽的忧虑。这一转折引人深思,似乎在问:面对风雨,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日子可期吗?最后一句“何须随却海棠来”,通过设问表达了对生命中短暂美好时光的珍惜,暗示着即使风雨再多,生命中的美好依然值得期待和珍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味深长,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蕴含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漂红湿紫满莓苔:描绘雨后,海棠花瓣漂浮在湿润的苔藓上,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2. 泼墨浓云尚送雷:雨水如同泼墨般落下,伴随着雷声,增强了自然景象的动感和气氛。
  3. 风雨岂无他日再: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风雨过后,总会有阳光明媚的日子。
  4. 何须随却海棠来:告诫自己不必执着于短暂的美好,人生总会有新的机遇与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比作“泼墨”,形象地表现了雨势的猛烈。
  • 拟人:通过“送雷”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在面对风雨时,诗人传递出一种生命的乐观态度,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必因短暂的离别而过于悲伤。

意象分析

  • 海棠:象征美丽和脆弱,常与离别、愁苦相联系。
  • :象征生命中的风雨困难,也寓意洗净心灵。
  • 莓苔:自然的代表,体现出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漂红湿紫”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海棠花瓣的颜色
    B. 雨的颜色
    C. 苔藓的颜色
    答案:A

  2. 诗人通过“泼墨浓云尚送雷”想要表达什么? A. 雨水的猛烈
    B. 天空的美丽
    C. 风的温柔
    答案:A

  3. “何须随却海棠来”的意思是? A. 不必在意短暂的离别
    B. 一定要留住海棠
    C. 海棠花很重要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描绘春天景色,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雨中吟》:与范成大的诗相似,表达对雨中景象的细腻观察,强调生命中的美好与短暂。
  • 《江雪》:柳宗元的诗,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孤独之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美与哲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帅从龙之睢州判官 其二 为查雨亭题遗峰补卉册六首 其三 岁暮有感 书东窗二首 其一 端午日应贤小集戏用坐中语 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二首 天阴欲雪 醉歌赠邹孝忠 甲申中秋夕成伯寅叔孟嘉复携酒弇园楚人李惟祯来不疑辈在焉颇具歌吹之乐得一首 送友人建康入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舍身求法 同字框的字 摆布 疑惑不解 耗糜 赤字旁的字 大费 抡打 舟字旁的字 手上 丿字旁的字 犬马之恋 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弢迹匿光 私字儿的字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