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登清水营城

《九日登清水营城》

时间: 2025-08-08 00:39:48

诗句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8 00:39:48

原文展示:

九日登清水营城
作者: 齐之鸾 〔明代〕

朔方三度重阳节,
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
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
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
系书先为报江乡。

白话文翻译:

在北方的重阳节已经度过三次,
河曲的干旌年年都在忙碌。
我的鬓发已经因尘土而变白,
而菊花仍旧在边塞的墙头盛开。
中丞的疏奏具有挽回天命的能力,
太宰的功绩兼顾了地方的治理。
在云外的好时光里呼唤南去的大雁,
我先系好书信向家乡报信。

注释:

  • 朔方:指北方,特指北国地区。
  •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传统的登高节日。
  • 河曲:指河流的曲折处,代表边疆地区。
  • 干旌:指旗帜,象征战斗和忙碌的生活。
  • 鬓发:指鬓角的头发,这里用以形容白发。
  • 菊花:象征重阳节的花卉,寓意长寿。
  • 中丞:指朝廷官员,常用来指代权贵或有影响力的人。
  • 太宰:指国家的宰相,负责治理地方。
  • 云外:指远方的天空。
  • :指大雁,常被用作信使,象征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之鸾(约1545年-约1626年),字渭川,号白山,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表现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时值作者游览清水营城之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展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愁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登清水营城》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中,借助登高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的开头“朔方三度重阳节”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作者已在北方度过了三个重阳节,内心的感慨油然而生。接下来的“河曲干旌岁岁忙”则描绘了北方边疆的生活,反映出战乱与生活的艰辛。

“鬓发已甘尘路白”一句,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因旅途奔波而衰老的情景,表明对过往岁月的反思。然后,诗人提到“菊花犹送塞垣黄”,菊花在重阳节的象征意义不仅是长寿,也暗含着作者的坚韧与不屈。接着提到的“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则体现了对朝政的关注,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期许。

最后两句“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借助南飞的大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期待与家乡的联系。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齐之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朔方三度重阳节:北方的重阳节已经过了三次,暗示时间的流逝。
  2. 河曲干旌岁岁忙:描述北方的生活繁忙,充满战斗的气氛。
  3. 鬓发已甘尘路白:因旅途劳累,鬓发已然变白,表现岁月的无情。
  4. 菊花犹送塞垣黄:菊花依旧在边塞盛开,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5. 中丞疏有回天力:指中丞的奏疏具有改变局势的力量,表达对政治的关注。
  6. 太宰功兼蹜地方:太宰的功绩兼顾国家与地方,展现对治理的期待。
  7. 云外好呼南去雁:在远方的天空中呼唤南飞的大雁,象征思乡之情。
  8. 系书先为报江乡:希望通过大雁传递对家乡的思念,表达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鬓发”比喻岁月的无情。
  • 对仗:如“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展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
  • 象征:菊花象征长寿与坚韧,大雁象征思乡与信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基调沉静而深刻。

意象分析:

  • 重阳节:象征长寿与团圆的节日。
  • 菊花:寓意坚韧与高洁,代表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 大雁:象征思乡与亲情,连接了作者与故乡的情感纽带。
  • 鬓发:隐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朔方”指代哪个方向?

    • A. 南方
    • B. 北方
    • C. 东方
    • D. 西方
  2. “鬓发已甘尘路白”中的“甘”字意思是?

    • A. 变得
    • B. 变成
    • C. 愿意
    • D. 喜欢
  3.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春节
    • B. 重阳节
    • C. 中秋节
    • D. 端午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以登高为题,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家乡的感情相似。

诗词对比

  • 齐之鸾的《九日登清水营城》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描写了重阳节的场景,但齐之鸾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人事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齐之鸾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文化与诗词》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诸斋作真率会、又用前韵赋木兰花令三首) 减字木兰花(八劝) 减字木兰花(七劝) 减字木兰花(六劝) 减字木兰花(五劝) 减字木兰花(四劝) 减字木兰花(二劝) 减字木兰花(头劝) 减字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膏唇试舌 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染缯 寸字旁的字 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暖舆 备固 双人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疼心泣血 自家撞著 交臂相失 乱坠天花 世缘 容足地 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