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6:45
九日登清水营城
作者: 齐之鸾 〔明代〕
朔方三度重阳节,
河曲干旌岁岁忙。
鬓发已甘尘路白,
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
太宰功兼蹜地方。
云外好呼南去雁,
系书先为报江乡。
在北方的重阳节已经度过三次,
河曲的干旌年年都在忙碌。
我的鬓发已经因尘土而变白,
而菊花仍旧在边塞的墙头盛开。
中丞的疏奏具有挽回天命的能力,
太宰的功绩兼顾了地方的治理。
在云外的好时光里呼唤南去的大雁,
我先系好书信向家乡报信。
作者介绍:齐之鸾(约1545年-约1626年),字渭川,号白山,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表现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时值作者游览清水营城之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展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愁与对历史的思考。
《九日登清水营城》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中,借助登高的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的开头“朔方三度重阳节”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暗示作者已在北方度过了三个重阳节,内心的感慨油然而生。接下来的“河曲干旌岁岁忙”则描绘了北方边疆的生活,反映出战乱与生活的艰辛。
“鬓发已甘尘路白”一句,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因旅途奔波而衰老的情景,表明对过往岁月的反思。然后,诗人提到“菊花犹送塞垣黄”,菊花在重阳节的象征意义不仅是长寿,也暗含着作者的坚韧与不屈。接着提到的“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则体现了对朝政的关注,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期许。
最后两句“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借助南飞的大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期待与家乡的联系。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齐之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基调沉静而深刻。
诗词测试:
“朔方”指代哪个方向?
“鬓发已甘尘路白”中的“甘”字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