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仙歌 中秋寄内

《洞仙歌 中秋寄内》

时间: 2025-05-06 01:55:30

诗句

薄醒残睡。

又四更天气,明月新来太无赖。

记去年,今夕双影晶帘,曾见汝、一点窥人微醉。

瑶台天外路,依约年华,甚到圆时越憔悴。

料脂香啼曙,镜粉敲寒,算未减花底天涯滋味。

待互倩素娥愬殷勤,万一梦魂儿断鸿能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30

原文展示:

薄醒残睡。又四更天气,明月新来太无赖。记去年,今夕双影晶帘,曾见汝一点窥人微醉。瑶台天外路,依约年华,甚到圆时越憔悴。料脂香啼曙,镜粉敲寒,算未减花底天涯滋味。待互倩素娥愬殷勤,万一梦魂儿断鸿能寄。

白话文翻译:

作者在微微醒来时,已是四点钟,夜空中的明月显得格外无情。想起去年今夜的双影在晶莹的窗帘上,曾看到你偷偷地窥视我微醉的样子。瑶台之路遥远如天,岁月依稀,等到月圆时我却越发憔悴。想必你的脂粉香气在黎明前哭泣,镜子里的妆容在寒风中悄然敲打,算是不减花底天涯的滋味。期待能与你的素娥一起倾诉,万一梦中的灵魂断了,鸿雁是否能寄达?

注释:

  • 薄醒:微微醒来。
  • 残睡:还未完全清醒,处于残留的睡意中。
  • 明月新来:新生的明月。
  • 晶帘:晶莹的帘子,形容窗帘的清澈。
  • 瑶台: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象征遥远的理想。
  • 脂香:指女性用的香脂,形容女性的妆容。
  • 素娥:指嫦娥,代表月亮的美丽形象。

典故解析:

  • 瑶台:源于古代神话,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理想的归宿。
  • 素娥:嫦娥奔月的故事,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湖南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学者、诗人。他提倡新文化,主张维新变法,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诗词,也有现代的散文。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中秋之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借助明月的意象,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洞仙歌 中秋寄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梁启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开头部分的“薄醒残睡”展现了一种朦胧的状态,似乎在暗示作者内心的迷惘与孤独。接着,他回忆起去年中秋之夜的双影,映照出过往的美好时光,形成了对比,突显了如今的孤寂。

诗中的“瑶台天外路”不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感到自己愈发憔悴,这种情感的加深与月圆时的对比,更加突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的期待与希望在“待互倩素娥愬殷勤”中得以体现,尽管有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然而对彼此的思念仍然是强烈而真挚的。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中秋佳节的孤独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薄醒残睡:微微醒来,仍然有些睡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
  2. 又四更天气:已是凌晨四点,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孤独。
  3. 明月新来太无赖:新月高悬,显得无情,反映出对月亮的无奈。
  4. 记去年,今夕双影晶帘:回忆去年今夜的情景,双影映在窗帘上,生动而美好。
  5. 曾见汝一点窥人微醉:想起对方偷偷窥视自己醉态的情景,带有亲密的情感。
  6. 瑶台天外路,依约年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岁月依旧流逝。
  7. 甚到圆时越憔悴:到达圆满之时,自己却更加憔悴。
  8. 料脂香啼曙:想象对方在黎明时分的情景,含蓄而美丽。
  9. 镜粉敲寒:形容自己在寒风中照镜子的情境,传达出孤独。
  10. 算未减花底天涯滋味:尽管孤独,但心中的滋味依旧丰富。
  11. 待互倩素娥愬殷勤:期待与对方倾诉,表达愿望。
  12. 万一梦魂儿断鸿能寄:希望即使梦中相隔,也能通过鸿雁相寄情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无情的存在,传达出孤独感。
  • 拟人:赋予明月以性格,表现其对人情感的冷漠。
  • 对仗:如“瑶台天外路,依约年华”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孤寂与思念,表现了对美好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也是孤独的象征。
  • 双影:代表着过去美好的回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
  • 瑶台:象征理想与梦幻的地方,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脂香:代表美好事物的存在,暗示女性的柔美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醒残睡”指的是: A. 睡得很沉
    B. 微微醒来
    C. 清醒
    D. 正在做梦

  2. “瑶台”在诗中象征: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归宿
    C. 亲人的思念
    D. 寂寞的心情

  3.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A. 王嫱
    B. 西施
    C. 嫦娥
    D. 甄氏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梁启超的《洞仙歌 中秋寄内》更注重描绘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思。两者都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思念,但情感的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梁启超文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被蕃军中拘系之作 过邳州风雨不能渡宿州治 西津渡 侍宴叠嶂楼次苏资道韵 巢云为吴义卿作 大瀛海道院为吕啬斋作 赠清隐杨鍊师 和杨廉夫新居韵 铁笛诗寄杨廉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平民习艺所 宜春里 谨急 鸱张蚁聚 镸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富轹万古 旡字旁的字 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急急忙忙 包含魁的词语有哪些 适可而止 衰草寒烟 氏字旁的字 半夜敲门心不惊 兰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