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55
偷得浮生半日闲,
登高何必上龙山。
自嫌诗酒犹多兴,无限秋光为解颜。
野石静排为坐榻,白云深处寄柴关。
林亭自有幽贞趣,今日应须醉始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闲暇的时间里,享受自然风光和饮酒作乐的情景。他觉得人生短暂,难得有半日的闲暇,因此不必非要去龙山登高。尽管自己觉得对诗酒的兴趣依旧浓厚,但眼前的美丽秋色让他心情愉悦。坐在静谧的野石上,远处白云悠悠,像是寄托了他的思绪。诗人认为林间的亭子自有其幽雅的趣味,今天就应该痛痛快快地喝酒畅饮。
作者介绍:瞿士雅是清代诗人,字子云,号愚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常以闲适的态度反映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九日),在这一传统节日中,登高赏菊是习俗之一。诗人在这一天与友人聚会,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九日宴集懋社十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日登高的诗作,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聚会时的悠闲情趣。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即点明了诗人获取短暂闲暇的珍贵,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接着反问“登高何必上龙山”,将自身的感受与自然的美景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即便不登高,仍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在“自嫌诗酒犹多兴”中,诗人对自己热衷于饮酒作诗的自嘲,突显了自由放任的个性和对生活的享受。后面的“无限秋光为解颜”则让人感受到秋日的温暖阳光,仿佛一切忧虑都被驱散。
全诗最后以“今日应须醉始还”结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刻的珍惜,体现出一种豁达和洒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惜和对自在生活态度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山”象征什么?
“偷得浮生半日闲”意指什么?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瞿士雅的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是王维的诗更多体现出孤独与深邃的哲思,而瞿士雅的诗则更为洒脱与自在,展现了与友人欢聚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