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00
洞仙歌 其四
作者: 张克家
閒阶斗草,汇群芳无数。姹紫嫣红浅深处。拈来开笑口,若个称强,难觅对只把枯肠输数。篱根儿女散,咽蝉嘶,多少秋怀向秋诉。拭点点啼痕,欲寄还疑,天涯有美人迟暮。奈一夜残荷雨潇潇,真听到消魂,不如归去。
在闲暇的台阶上,斗草的景象无数,美丽的花朵姹紫嫣红,色彩深浅交错。我拈花而笑,欲说谁最强,却难以寻觅那个人,只能把心中感慨诉说。篱笆根下,儿女已各分东西,蝉鸣声中,多少秋天的思绪向秋天倾诉。轻轻拭去脸上的泪痕,想要寄情,却又犹豫不决,天涯之远,有美人正值迟暮。奈何一夜秋雨潇潇,听得那凄凉的声音,不如归去故乡。
张克家,近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花鸟虫鱼等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洞仙歌 其四》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洞仙歌 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閒阶斗草,汇群芳无数”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然而,随着“篱根儿女散,咽蝉嘶”的描写,诗人转向对秋天的感伤,儿女各自分散,生命的无常让人感到惆怅。
诗中的“欲寄还疑”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寄托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整体来看,诗歌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挚流露。
诗中“姹紫嫣红”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花的色彩
C. 离别的情感
D. 诗人的心情
“奈一夜残荷雨潇潇”中的“残荷”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美好的消逝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友情的珍贵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多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张克家的作品则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