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9:49
洞仙歌 其三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诗魂何似,似香罗绣帕,叠雪含风置书架。
总萤囊蠹简,夜夜相依,从不放,虚昴星期短假。
先生春睡美,镇压犀株,百八钟声要轻打。
比似蛹中蚕,熟到三眠,神仙字三番食罢。
倘倩女相逢砚屏边,也消得书中玉颜如画。
全诗翻译:
诗的灵魂何以形容呢?就像那香罗绣帕,叠放在书架上,带着雪的柔和和风的清新。整夜的萤火虫,蜗居在虫蛀的书卷旁,夜夜依偎,从不离开,就像虚空中的星星,短暂的假期一般。老师在春天中美美地睡着,似乎压住了犀牛角,百八十声钟声轻轻地敲打着。就像蛹中的蚕,熟睡到三次,神仙般的文字三度品味过。假如倩女在砚台边相逢,即便书中玉颜如画,也能消磨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文,富有哲理和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清代文人圈中流传的产物,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洞仙歌 其三》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创作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诗的开头通过“诗魂”引入,展现了诗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运用“香罗绣帕”这一意象,传达出诗的细腻与温柔。接着,诗人以“萤囊蠹简”来象征那些被岁月侵蚀的书籍,表达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夜晚的宁静与幽暗中,诗人与书籍密不可分,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间部分提到“先生春睡美”,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暗示诗人在春天的暖阳中沉醉于梦境,正如“百八钟声要轻打”所传达的那样,生活的节奏在诗人的心中是轻松而优雅的。最后一节提到倩女,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象征着诗人在创作中与理想中的爱人相遇,草木皆为情,书卷间自有风情。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还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诗歌和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书籍的和谐美好关系,以及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诗魂何似”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诗的美
B. 诗的灵魂
C. 诗的内容
D. 诗的结构
“倩女相逢砚屏边”的意图是什么?
A. 描绘自然
B. 表达情感
C. 讲述历史
D. 描述诗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