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5:49
咏瀑布
作者: 冯云山 〔清代〕
穿天透地不辞劳,
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
终须大海作波涛。
全诗翻译:
这瀑布从天而降,穿越山川,毫不畏惧艰辛,最终才知道它的源头是多么高远。小溪和山涧又怎能将它留住呢?归根结底,最终还是要奔向大海,化作波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水流、瀑布等自然景观的诗意思考。
作者介绍: 冯云山,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为国力逐渐衰弱,文人多借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咏瀑布》是一首以瀑布为主题的诗作,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穿天透地不辞劳”描绘了瀑布的气势,给人一种震撼效果,仿佛看到那飞流直下的水势,毫不畏惧艰难的样子。接着,诗人通过“到底方知出处高”来强调瀑布的源头之高,暗喻事业与理想的追求需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溪涧焉能留得住”一句,带有一种哲理思考,意指小溪和山涧无法束缚奔腾的水流,象征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不能被眼前的事物所局限。最终,诗人在“终须大海作波涛”中总结,水流终究要归入大海,象征着人生的归宿与最终的目标,表达了对自由与广阔未来的向往。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瀑布的形象,表达了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艰辛与美好,强调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穿天透地”是指什么?
a) 瀑布的气势
b) 天空的颜色
c) 地面的形状
“溪涧焉能留得住”这句的意思是?
a) 小溪可以停留
b) 小溪无法阻止奔流
c) 小溪非常美丽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追求理想与人生哲理
c) 描述天气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