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3:27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说,学者们常常提到五帝,这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尚书》只记载了尧之后的帝王,许多学派却提到黄帝,其文辞并不雅正,荐绅先生也难以言说。孔子所传的宰予曾询问五帝的品德和帝系的姓氏,儒者们或许并不传授。本人曾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有长者常常提到黄帝、尧、舜的地方,风教确实有不同。总之,唯有不离古文者才最接近。本人观察《春秋》和《国语》,其中阐明五帝的德行与帝系的姓氏的章节,虽不够深入考究,但所表述的内容并非虚假。书中有缺失之处,但其余的时常在其他著作中看到。若非勤奋好学、深思熟虑,心中能知其意,确实难以形成肤浅的见解。因而,我将这些言论整理归纳,选取其中尤为优雅的部分,作为本纪的开端。
司马迁(约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历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最著名的作品是《史记》,为后世史学奠定了基础。
《五帝本纪赞》创作于汉代,反映了对五帝的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作为历史学家,司马迁试图通过对古代帝王的考证和论述,探讨历史的真实与文献的价值。
《五帝本纪赞》不仅是对五帝及其德行的赞美,更是司马迁对于历史文献的深刻思考与质疑。诗中提到的“尚书”与“百家”,显示了司马迁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态度与批判意识。通过对五帝的考证,司马迁表达了对历史真实的渴求,以及对文献传承的责任感。他通过自己的游历,收集了对古代贤君的种种传说与教诲,试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语言上,诗歌虽然带有历史的厚重感,但也透出一种对古文化的敬畏与崇拜。司马迁使用了丰富的地理和历史典故,将古代帝王的德行与当时社会的风气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五帝的赞美和对古文献的重视,反映了司马迁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太史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孔子
C. 孙子
D. 荀子
五帝中不包括哪位?
A. 黄帝
B. 玄帝
C. 尧
D. 舜
诗中提到的“尚书”主要记录了哪位帝王之后的历史?
A. 黄帝
B. 尧
C. 商汤
D. 周武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