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8:18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
《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
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
《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
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
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
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
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
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
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
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8:18
(此处应为原文内容)
这首诗歌主要描述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对功臣进行封侯的过程。司马迁指出,古代人臣的功劳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以德立宗庙、以言论立功、以力量出力、以战功立威、以及通过时间的积累表现出的功劳。封爵的誓言是要让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始终希望能够稳固根基。诗中提到,汉朝兴起时,获得封侯的功臣有一百多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功臣的后代逐渐骄奢淫逸,最终导致了许多侯爵因法而陨落。作者希望后人能够借鉴古人的道理,警惕后代的堕落。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是《史记》的作者。他的作品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的经典。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是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司马迁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此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封侯制度逐渐形成,而功臣的后代则普遍表现出骄奢的倾向。
这首诗歌以叙述的方式,结合了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警示。司马迁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功臣的功劳与后代的堕落,反映出他对古代道德的思考。诗中对功臣的封爵不仅是对其功劳的认可,也是对其后代的期望。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过于骄奢的生活会导致家族的衰败。司马迁希望后人能够以古为鉴,保持谦卑和节制,才能不负祖先的功劳。此外,诗中对不同级别功臣的描述,展现了封侯制度的复杂性与历史的深邃。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功臣封爵的反思,强调历史的教训和对后代的警示,倡导节制和正义。
高祖指的是哪位皇帝?
诗中提到的“淫嬖”主要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