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9:34
项籍路由此,力豪闻拔山。
八千提楚卒,百二破秦关。
陔下围歌合,江头匹马还。
却甸诸父老,相见亦何颜。
这条路是项羽曾经过的地方,他的英雄气概在这里广为流传。
八千楚军在这里集结,百二秦军也在此被打败。
在树下围着一起歌唱,江边我独自骑马归来。
见到诸位长辈,我不知该以何种面容相见。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风格清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显示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可能与作者对历史的追思有关,尤其是对项羽的钦佩与怀念,反映了他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梅尧臣的这首《宣州杂诗二十首》通过描绘项羽的历史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人间情感的思考。开篇以“项籍路由此”引入,直接把读者带入历史的回忆中,项羽作为楚国的代表人物,其英雄事迹深植人心。随后对“八千提楚卒”和“百二破秦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楚军的壮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陔下围歌合,江头匹马还”二句,展现了战后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上,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尽管曾经的辉煌让人激动,但如今的归来却充满了失落和沉重。最后一句“却甸诸父老,相见亦何颜”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与长辈相见时的尴尬与羞愧,仿佛在问自己是否配与他们相见。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思索,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省,展现了梅尧臣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英雄与历史、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测试:
“项籍”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八千提楚卒”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参考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