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1:16
哭杨攀处士
作者: 许浑 〔唐代〕
先生忧道乐清贫,
白发终为不仕身。
嵇阮没来无酒客,
应刘亡后少诗人。
山前月照荒坟晓,
溪上花开旧宅春。
昨夜回舟更惆怅,
至今钟磬满南邻。
这位先生忧虑于道义而乐于清贫,
白发苍苍却始终未曾仕途。
嵇康和阮籍早已去世,酒客也难再来,
刘伶去世后,诗人也少得可怜。
山前的明月照耀着荒芜的坟墓,
溪边的花朵在旧宅旁盛开着春色。
昨夜我回舟时更加感到惆怅,
到现在为止,钟声和磬声仍充满南邻。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生平较为贫困,但对道德与清贫的追求使其作品充满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好友杨攀的怀念,反映了社会对士人的悲哀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诗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哭杨攀处士》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悼亡诗。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道义的坚持与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朋友杨攀的深切怀念。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比,描绘了士人之间的生死与离别,呼应了唐代士人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美感。山前的月光照耀着荒坟,溪边的花朵在旧宅旁悄然绽放,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生命流逝的无奈。诗的最后两句,回舟之际,重拾往日的惆怅,钟磬的声音更显得孤寂而悠长,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在意象上充满了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命与死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怀念,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叹,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状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鲜明,象征则增强了诗的意境。比如,月光与荒坟的搭配,花开与旧宅的相应,都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道义的坚持与对逝者的怀念,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文化衰落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发”指代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贫困的生活
C. 忧虑的心态
“应刘亡后少诗人”中的“刘”指的是谁?
A. 刘备
B. 刘伶
C. 刘邦
诗中表现了对哪位朋友的怀念?
A. 许浑
B. 杨攀
C. 嵇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哭杨攀处士》相似的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与生命的思考,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