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6:52
鲁公但食粥,百口常忧煎。
金张席贵宠,奴隶乘朱轩。
丈夫例寒饿,万世无后先。
风霾天作恶,雷亦怒阗阗。
俄顷花柳静,烟暖谷鸟喧。
人事每如此,翻覆不常然。
下流多谤议,高位又疾颠。
空馀壮士志,不逐四时迁。
鲁公只吃粥,家中百口常常忧虑煎熬。
金张的席子因宠爱而珍贵,奴隶们乘坐着红色的车辇。
男子汉本应承受寒冷与饥饿,世代传承却无后可继。
风霾天气造成祸害,雷声也愤怒轰鸣。
忽然间花柳都静了,烟暖中谷鸟欢快地鸣叫。
人世间总是这样,翻覆不定很常见。
底层的人多有谤议,高位的人也常遭疾厄。
只剩下壮士的志向,却不再随着四时的更替而变迁。
作者介绍:黄庭坚,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融入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同时表现出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此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人世间的无常与艰辛。开篇以“鲁公但食粥”引入,透出一种对贫困生活的感慨,紧接着展现出权势者的奢华与奴隶的屈辱,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寒饿”与“无后”的描写,诗人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生的无奈。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利用“风霾”的意象,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恶劣,雷声的愤怒似乎也在诉说着对不公的控诉。随后“花柳静,烟暖谷鸟喧”一句,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与人世间的纷乱形成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诗的尾声以“壮士志”总结,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强调了即使有壮志,但在社会的洪流中也难以实现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充分展现了黄庭坚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强调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鲁公”主要象征了什么?
A. 富有
B. 贫困
C. 权威
D. 自然
“风霾天作恶”中的“风霾”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社会动荡
C. 美好生活
D. 人际关系
诗中提到的“壮士志”所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