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玉醴颂

《玉醴颂》

时间: 2025-07-30 04:00:08

诗句

北郭子,竹林居。

酝玉醴,拨浮蛆。

味橘露,色鹅雏。

春盎盎,想可𣂏。

鱼枕蕉,正阙渠。

来问字,傥借书。

扫三径,待双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00:08

原文展示:

玉醴颂
北郭子,竹林居。
酝玉醴,拨浮蛆。
味橘露,色鹅雏。
春盎盎,想可。
鱼枕蕉,正阙渠。
来问字,傥借书。
扫三径,待双鱼。


白话文翻译:

北边的郭子,居住在竹林中。
酿造甘甜的美酒,拨开浮在上面的蛆虫。
品尝橘子露,颜色像小鹅雏。
春天的景象欣欣向荣,想必是美好的。
鱼枕在蕉叶上,正缺少水渠。
来问我写字,或许能借书给你。
扫除三条小径,等待双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北郭子:指北方的一个地方或人名,可能代指隐居者。
  • 玉醴:指的是美酒,含有“玉”字的美好寓意。
  • 拨浮蛆:拨开水面上的蛆虫,象征清理杂物,保持纯净。
  • 橘露:橘子的汁液,清甜可口。
  • 鹅雏:小鹅,象征天真可爱。
  • 盎盎:形容春天生机盎然。
  • 鱼枕:鱼在水中游弋,像枕头一样。
  • :指香蕉或蕉树,常与热带的生机联系。
  • 阙渠:缺少水道,暗示不便之处。
  • :或许,也许,表示一种可能性。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使用的一些意象和场景,如竹林、鱼、蕉等,常见于古代文人诗词中,象征清幽的隐居生活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玉醴颂》创作于黄庭坚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来访的期待,表现了文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玉醴颂》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透过细腻的意象,将北郭竹林的幽静与春天的生机融为一体。开头的“北郭子,竹林居”立刻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仿佛可以听见竹叶间的风声和鸟鸣。接下来的“酝玉醴,拨浮蛆”,则传达出一种对美酒的酿造过程中的细致与讲究,暗示着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味橘露,色鹅雏”中,橘子的清甜和鹅雏的可爱,既是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隐含了生活的美好滋味。全诗在描绘自然和生活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友谊的珍视,“来问字,傥借书”则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乐于分享自己的学识与资源。

最后的“扫三径,待双鱼”,不仅描绘了竹林小径的清幽,也象征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独特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郭子,竹林居:描绘隐居环境,显示出宁静的生活状态。
  2. 酝玉醴,拨浮蛆:描绘诗人酿酒的细致过程,强调对品质的追求。
  3. 味橘露,色鹅雏:通过橘子汁与鹅雏的比喻,表达食物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4. 春盎盎,想可:描绘春天的生机,传达对春天的赞美与向往。
  5. 鱼枕蕉,正阙渠:表现自然的和谐,但也暗示生活中某种缺乏。
  6. 来问字,傥借书:表达对友人来访的期盼,体现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7. 扫三径,待双鱼:暗示清理环境后期待美好事物的到来,富有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味橘露,色鹅雏”,将味道与颜色进行比较,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让它们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如“来问字,傥借书”,构成了整首诗的平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期盼,传达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与文学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清幽、高洁的隐逸生活。
  • 玉醴:代表美好的生活品质与享受。
  • 橘露:象征自然的馈赠,甜美的生活。
  • 双鱼:象征友谊与美好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醴”指的是什么?

    • A) 酒
    • B) 水
    • C) 食物
  2. “味橘露,色鹅雏”意在表现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生活的乐趣
    • C) 友谊的珍贵
  3. 诗中“扫三径,待双鱼”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忧伤

答案:

  1. A) 酒
  2. B) 生活的乐趣
  3. B)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现隐逸生活和自然的诗作。
  •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春天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黄庭坚苏轼的诗作常常围绕自然与人文,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意象,而苏轼则更多表现豪放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过季父新阡 题蔡烓主簿诗卷 其二 挽林法曹实甫二首 挽袁侍郎二首 赠马相士二首 老少 送刘连江之官 南山感旧 题击年录 记颜六言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生自灭 夕字旁的字 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量力度德 家甲 不登大雅 瓜字旁的字 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麻苴 和霁 龜字旁的字 贻笑后人 峭阤 贼臣逆子 韦字旁的字 逸将 包含摸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