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0:19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虚名误壮夫,今古可笑闵。
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
安知衡门下,身与天地准。
秦晁两美士,内行颇修谨。
余欲远之深,抽琴去其轸。
寄寂喧哄间,此道有汲引。
狱户闻笞榜,市声杂嘲辴。
二生对曲肱,圭玉发石蕴。
大小穷鹏鷃,短长见椿槿。
欲闻寂时声,黄锺在龙筍。
这首诗表达了对虚名的讽刺,认为虚无的名声会误导志向远大的男子,今古两代对此都可笑。即使尸骨归家,书卷也能载满五车的厚重。哪能在衡门之下,体会到与天地的和谐?秦、晁两位美士,内心深处都很修谨。作者希望能远离世俗的浮华,放下琴弦,追求内心的宁静。在喧嚣的环境中,这种道理是可以引导人的。监狱的门口听到鞭子的声响,市场上嘲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两位生者面对面,仿佛在清谈,像圭玉在石中蕴藏。无论大小鹏鷃,都能在椿槿树下各自展现风采。若想听到寂静时的声音,那就要像龙的竹笋一样,追求内心的和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宋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深受苏轼的影响。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常借古喻今,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与孙子实的诗歌交流中产生的,表达了他对名利的看法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黄庭坚的《次韵孙子实题少章寄寂斋》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诗中以“虚名误壮夫”开篇,直接指出虚名对于有志之士的误导,表现出对世俗荣华的不屑。接下来的“尸裹万里归,书载五车稛”则展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强调知识与内涵的真正价值,反映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泊态度。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人物与典故,表达了对士人精神的追求,特别是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在语言上,诗人使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圭玉发石蕴”,形象地展示了内在修养的珍贵。最后的“欲闻寂时声,黄锺在龙筍”则通过音乐意象,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整首诗在喧嚣与宁静之间的对比,使得情感愈发深刻与丰富,体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内在修养与宁静的重要性,反对追逐虚名与名利,鼓励追求真实的自我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虚名”主要指什么?
“余欲远之深,抽琴去其轸”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欲闻寂时声,黄锺在龙筍”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