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大江乘 伤时

《大江乘 伤时》

时间: 2025-04-23 19:28:48

诗句

新潮浩荡,看时代轮齿未停片刻。

堪笑书生迂阔甚,主义空谈何益。

万里投荒,乘桴海上,此意无人识。

问谁能为吾民,拯斯饥溺。

尽道雨涩风艰,山羸水瘦,长叹望京国。

匪祸滔天缘底事,休把承平粉饰。

近五年来,鹰瞵虎视,弱肉遭强食。

内忧外患,料诸公怎忍忘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8:48

原文展示

新潮浩荡,看时代轮齿未停片刻。
堪笑书生迂阔甚,主义空谈何益。
万里投荒,乘桴海上,此意无人识。
问谁能为吾民,拯斯饥溺。
尽道雨涩风艰,山羸水瘦,长叹望京国。
匪祸滔天缘底事,休把承平粉饰。
近五年来,鹰瞵虎视,弱肉遭强食。
内忧外患,料诸公怎忍忘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诗人感到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仿佛没有停息的时刻。他对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感到可笑,认为这样的理论毫无益处。在万里之外的荒野上,乘着木筏在海上漂泊,内心的情感无人理解。诗人发问,谁能拯救自己的人民,帮助他们摆脱饥饿与困境。尽管大家都说风雨艰难,山河萧条,诗人却长叹望着京城。并不是天灾人祸的原因,别再粉饰太平的表象。过去五年,鹰视虎窥,弱者遭到强者的吞噬。面对内忧外患,诸位公侯怎么能忍心忘却这一切呢?

注释

  • 新潮:指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 轮齿:比喻时代的进步和变化。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指知识分子。
  • 万里投荒:远离故土,投身荒野之地。
  • 乘桴海上:比喻漂泊无依,在海上乘木筏。
  • 拯斯饥溺:拯救人民的饥饿和困境。
  • 鹰瞵虎视:指外敌对国家的窥伺和威胁。
  • 弱肉强食:弱者被强者吞噬的法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继熙,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剧烈变迁,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注。其诗歌风格多以悲愤、沉思为主,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五四运动前后,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外有列强侵略,内有腐败政权,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时代的急迫,因而写下了此诗。

诗歌鉴赏

《大江乘 伤时》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开头部分的“新潮浩荡”,展现了时代变迁的力量与速度,紧接着对“书生”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空谈理论的不屑。他认为,面对现实的问题,光靠理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接下来的“万里投荒”描绘了人民在动荡中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诗人发出拯救人民的呼声,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尽道雨涩风艰,山羸水瘦”一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国家的凋敝与人民的困苦。最后的结尾部分,诗人直面内忧外患,质问当权者对国家命运的漠视,忠实地记录了历史的悲哀。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有力,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潮浩荡,看时代轮齿未停片刻:时代的发展迅猛,变化无时无刻不在。
  2. 堪笑书生迂阔甚,主义空谈何益:对空谈理论的知识分子表示嘲笑,认为没有实际意义。
  3. 万里投荒,乘桴海上,此意无人识:身处困境,内心的挣扎无人理解。
  4. 问谁能为吾民,拯斯饥溺:发问,谁能够帮助自己的人民摆脱困境。
  5. 尽道雨涩风艰,山羸水瘦,长叹望京国:尽管大家都说外界艰难,内心仍然长叹对国家的忧虑。
  6. 匪祸滔天缘底事,休把承平粉饰:并非只是天灾人祸的原因,不要掩饰表面的平静。
  7. 近五年来,鹰瞵虎视,弱肉遭强食:近五年来,外敌环伺,弱者被强者吞噬的现实。
  8. 内忧外患,料诸公怎忍忘得:内外困境,诸位公侯难道能对此无动于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羸水瘦”对“雨涩风艰”,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 比喻:如“弱肉强食”比喻社会的残酷现实。
  • 排比:多次发问和感叹,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动荡时代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潮:象征时代的进步与变迁。
  • 书生:象征空谈无用的知识分子。
  • 万里投荒:象征人民的流离失所。
  • 鹰瞵虎视:象征外敌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潮浩荡”指的是什么?

    • A. 时代的变化
    • B. 人民的痛苦
    • C. 自然的景象
  2. 诗人对“书生”的态度是:

    • A. 崇敬
    • B. 嘲笑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弱肉强食”主要指:

    • A. 自然法则
    • B. 社会现实
    • C. 个人情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静夜思》 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也反映了对家国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继熙:李白的豪放与李继熙的沉思,前者追求个体的自由,后者则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出时代的不同和诗人所承受的历史重压。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李继熙诗文集》
  • 《近现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赠魏山人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第一百九十三 赠老庵廖希说 十二拍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 和前人赋别 真州杂赋 筑房子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字旁的字 路门 力字旁的字 万古长存 贴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龜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剗旧谋新 窒隙蹈瑕 绳愆纠谬 优柔不断 无害都吏 尸字头的字 莫为已甚 神闲气定 俭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