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8:48
新潮浩荡,看时代轮齿未停片刻。
堪笑书生迂阔甚,主义空谈何益。
万里投荒,乘桴海上,此意无人识。
问谁能为吾民,拯斯饥溺。
尽道雨涩风艰,山羸水瘦,长叹望京国。
匪祸滔天缘底事,休把承平粉饰。
近五年来,鹰瞵虎视,弱肉遭强食。
内忧外患,料诸公怎忍忘得。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诗人感到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仿佛没有停息的时刻。他对那些只会空谈的书生感到可笑,认为这样的理论毫无益处。在万里之外的荒野上,乘着木筏在海上漂泊,内心的情感无人理解。诗人发问,谁能拯救自己的人民,帮助他们摆脱饥饿与困境。尽管大家都说风雨艰难,山河萧条,诗人却长叹望着京城。并不是天灾人祸的原因,别再粉饰太平的表象。过去五年,鹰视虎窥,弱者遭到强者的吞噬。面对内忧外患,诸位公侯怎么能忍心忘却这一切呢?
作者介绍:李继熙,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剧烈变迁,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注。其诗歌风格多以悲愤、沉思为主,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五四运动前后,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外有列强侵略,内有腐败政权,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时代的急迫,因而写下了此诗。
《大江乘 伤时》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开头部分的“新潮浩荡”,展现了时代变迁的力量与速度,紧接着对“书生”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空谈理论的不屑。他认为,面对现实的问题,光靠理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接下来的“万里投荒”描绘了人民在动荡中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诗人发出拯救人民的呼声,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尽道雨涩风艰,山羸水瘦”一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国家的凋敝与人民的困苦。最后的结尾部分,诗人直面内忧外患,质问当权者对国家命运的漠视,忠实地记录了历史的悲哀。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有力,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动荡时代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呼吁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新潮浩荡”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书生”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弱肉强食”主要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