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1:10
原文展示:
今代韩夫子,频年刺两州。 官崇古常伯,地重汉诸侯。 父老记茂宰,山川皆昔游。 悬知里闾化,不待教条修。
白话文翻译:
在当代,韩夫子您,多年来治理着两个州。 您的官位崇高如同古代的常伯,您的地位重要如同汉代的诸侯。 父老乡亲们都记得您这位贤能的官员,您曾经游历过的山川都留下了您的足迹。 可以预见,您的教化已经深入民间,不需要再通过修订教条来推行。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赵蕃写给韩元吉的,表达了对韩元吉政绩的赞扬和对他人格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韩元吉担任建宁(今福建建瓯)尚书时,赵蕃写给他的。诗中赞扬了韩元吉的政绩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在地方上的深远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韩元吉政绩和人格的赞扬,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中“官崇古常伯,地重汉诸侯”一句,用古代的官职和诸侯来比喻韩元吉的地位和影响力,显示了他在当时的崇高地位。而“父老记茂宰,山川皆昔游”则表达了韩元吉在地方上的深远影响,他的政绩和人格魅力被当地父老乡亲们所铭记。最后两句“悬知里闾化,不待教条修”则预见了韩元吉的教化已经深入民间,不需要再通过修订教条来推行,这既是对韩元吉政绩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韩元吉的深深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韩元吉政绩和人格的赞扬,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通过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诗人展现了韩元吉在当时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以及他的教化已经深入民间,不需要再通过修订教条来推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赵蕃 B. 韩元吉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韩夫子”指的是谁? A. 赵蕃 B. 韩元吉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官崇古常伯,地重汉诸侯”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