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1:19
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
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
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
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
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
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
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
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
夜月来照之,蒨蒨自生烟。
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
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
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
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
往既无可顾,不往自可怜。
庭院里有五株楸树,生长在十步的范围内。
每株树都有藤蔓环绕,互相勾连。
树下的叶子低垂,树顶的枝叶与云彩相连。
朝阳从东边升起,我常常坐在西边。
夕阳在西边落下,我又常常坐在东边。
正午的阳光在上,我坐在中央。
仰望天空那样青翠,根本看不见细微的云彩。
白天和黑夜没有太阳的时候,我在这里闲坐。
清晨的露水清香,明亮的珠子密密麻麻。
夜晚的月光照耀着,树间自生烟雾。
我已愚钝,被五株楸树所牵引。
客人来时还看不见,怎么会来到权门前呢?
权门是众人趋向的地方,有成千上万的客人来了。
九牛丢了一毛,不在乎多少。
往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顾念,不去又让我感到可怜。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倡导古文运动,作品多以散文见长。他的诗歌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观察。
《庭楸》写于韩愈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社会的思考。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荣华富贵的淡泊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庭楸》是韩愈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通过描绘庭院中五株楸树的生长、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内心的感受。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与诗人的生活状态相互交融,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气息。
诗的开头通过简练的语句描绘出五株楸树的生长状态,藤蔓相绕、叶子低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通过对日出日落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坐在树下,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感受着日月的变迁。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社会的思考,反映出他对权力与名利的冷漠态度。尽管“权门众所趋”,但他却无意于追逐这些浮华,反而感到一丝孤独与可怜。整首诗在自然与社会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庭院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权力的淡漠,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社会时的孤独感和无奈。
诗中有多少株楸树?
诗人常坐的方向是?
“九牛亡一毛”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