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2:57
匣中鱼鳞淬秋水,
十年仗之走江海。
尘封锈涩未摩挲,
一道练光飞不起。
相逢市上同悲吟,
今将拂衣归故林。
知君怜我重肝胆,
赠此一片荆轲心。
这把剑藏在匣中,像鱼鳞一样在秋水中闪烁,
我用它十年,驰骋于江湖海洋。
但如今它尘封生锈,未曾得到摩挲,
这一道光芒,再也无法飞起。
在市上与你相逢,我们同感悲哀吟唱,
今天我将轻拂衣襟,归向故乡的林野。
我知道你怜惜我重情重义,
赠予我这片如荆轲般的忠诚之心。
黄景仁(1640年-1711年),字子野,号景仁,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与理想。
这首诗写于黄景仁与友人容甫相遇时,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在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后,剑虽生锈,但情谊依旧,显得格外珍贵。
这首诗通过剑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人生轨迹的反思。开头以“匣中鱼鳞淬秋水”,不仅描绘出剑的亮丽与锋芒,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光辉岁月的怀念。随后的“十年仗之走江海”则是对自己曾经奋斗的记录,表现出他对人生经历的骄傲与执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剑的“尘封锈涩未摩挲”,暗含了岁月带来的遗憾与无奈。尽管如此,当他与好友在市上相逢,吟唱悲歌时,彼此的情感却依然深厚,形成了一种时间的交织。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感激与承诺,表达了如荆轲般的忠诚与勇气,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相互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出一种伤感而又温暖的氛围,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羁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怀,情感真挚深刻。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通过剑的隐喻,展现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虽经历风雨,但依然坚持内心的情感与信念。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荆轲心”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