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20
摘向筠篮露未收,唤来深巷去还留。
一堤杏雨寒初减,万枕梨云梦忽流。
临镜不妨来更早,惜花无奈听成愁。
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将花摘进竹篮,露水尚未干。
呼唤他在深巷中走来又走去。
一堤杏花雨水刚刚减弱,
无数梨花云雾梦境般流动。
对着镜子不妨早来些,
可惜惜花的心情只能听到愁绪。
怜惜他那香气萦绕的地方,
不在枝头而在担头。
黄景仁(约1640年-1710年),字景仁,号白云,清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工诗善词,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对花卉的热爱,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
《即席分赋得卖花声》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诗作,诗中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对花的深情。在开篇,诗人用“摘向筠篮露未收”描绘出春日早晨的清新,露水未干的花朵更显娇嫩。接着“唤来深巷去还留”,诗人似乎在呼唤着某个特定的人,带着对花的珍惜与眷恋。
“一堤杏雨寒初减,万枕梨云梦忽流”的描写则将季节的变换与自然之美结合,杏花的雨水刚刚减少,梨花的云雾则在梦幻中流动,显示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临镜不妨来更早,惜花无奈听成愁”,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花朵凋谢的无奈,展现了深切的情感。最后一句“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则以“担头”的意象点出花卉的归宿,表明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流露出对春天和花卉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珍惜与感怀,强调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诗中提到的“筠篮”指的是什么?
“一堤杏雨”中的“杏雨”指的是什么现象?
诗中“惜花无奈听成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