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05: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05:45:35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在莲花池上,画舸轻轻移动,阳光明媚,水面波光粼粼。
水温暖了,鱼儿频频跃出水面,秋雁在烟雾中早早地鸣叫。
舞姿似乎像回旋的雪花,歌声却被云雾阻隔。
客人们散去,山公醉了,微风吹拂,明月高挂,映照着满城。
许浑(约790年-约865年),字子云,号朴斋,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许浑的晚年,背景可能是他与友人在秋日的莲池泛舟,借此抒发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宁静闲适的场景,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是一首描绘秋日莲池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两句就以“莲塘移画舸”引入情境,描绘了轻盈的画舸在莲池上漂流的美好画面,阳光的照耀使水面显得格外清澈,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接下来的两句,水温的升高使得鱼儿频频跃出水面,生机勃勃,秋雁在烟雾中鸣叫,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活力和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舞姿如雪,让人联想到轻盈的秋雪,而歌声则因云雾而被阻隔,象征着一种无法传达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最后一句“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山公的醉意、明月高悬、微风轻拂,交织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醉意人生的共鸣。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许浑的个性风格。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莲池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世繁华的淡然,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情怀与风格。
诗中提到的“画舸”指的是什么?
“水暖鱼频跃”中的“暖”字最能表达什么?
诗中提到的“客散”意味着什么?
答案: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陪王尚书泛舟莲池》,并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