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29
去年秦伐我宜阳,今岁天灾旱且荒。
对此不思人力困,楼门何可更高张。
去年,秦国攻打了我们宜阳,今年又遭遇天灾,干旱而荒凉。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却不想依靠人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楼门又怎么能再高地打开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了秦国的侵略,反映了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和冲突。宜阳是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的地方,诗中提到的天灾则可能指代当时的社会动荡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充满历史感和哲理,善于通过自然景象表现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国时期,正值各国争斗不断,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灾害与人力无助的对比,表现出对国家与民众困境的关切。
《春秋战国门》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民众困境。诗中通过回顾去年的战争与今年的天灾,展现了历史的循环和人类的无能为力。诗人用“楼门何可更高张”这一句,反映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失望,仿佛在嘲讽那些试图通过空洞的形式和口号来解决问题的人。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困苦的深切关注,揭示了在历史的漩涡中,个人的无力感与悲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宜阳”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名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B
诗人对人力的态度是?
A. 充满希望
B. 无奈和失望
C. 积极向上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春望》中杜甫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败与忧伤,与周昙的《春秋战国门》有异曲同工之妙,皆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时代的敏感与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