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58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的星辰和风,都在我心头萦绕;
画楼的西边,桂花堂的东边。
我没有那双彩凤的飞翼,
但心中却有那一点灵犀相通。
隔着座位,春酒送来暖意,
分开饮酒,蜡烛下的灯光红艳。
我听到鼓声,知道该去应召,
骑马赶往兰台,如同转动的蓬草。
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少陵,晚唐诗人,生于公元812年,卒于858年。他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表达爱情和离愁。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常常融入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商隐的晚年,其间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困扰,内心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挣扎。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是他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篇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用简单的自然景象引入,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画楼与桂堂的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却又略显孤寂的环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期盼和无奈。即使无法像彩凤般自由翱翔,但内心的感应却是深刻而真实的。这种情感的矛盾,正是李商隐诗歌魅力所在。
后面的描写则转向了一种社交场合,诗人通过“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的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宴会的热闹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诗人听到鼓声,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去,骑马赶往兰台,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奔波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
整首诗通过自然、宴会和官场的意象交织,反映了李商隐对爱情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李商隐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身无彩凤双飞翼”是什么意思?
A. 表达诗人的自由
B. 表达诗人对理想爱情的渴望
C. 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心有灵犀一点通”中的“灵犀”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心灵的默契
C. 一种植物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官场的赞美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情和爱情的思念,但李商隐的诗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和意象的丰富,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悲伤。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pàn)桂堂东。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嗟(jiē)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