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4:03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一作长相映。
在世间,花和叶总是难以相配,花朵放在金盆里,叶子却成了尘埃。
唯有那绿荷和红菡萏,随风摇曳,自由自在,毫无拘束。
这花和这叶常常交映,绿意渐减,红色渐衰,让人感到无比的忧愁。
(“常相映”也可以理解为“长相映”,强调它们的相互映衬。)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充满情感,语言华丽,常运用典故和象征,善于表达个人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观察。
《赠荷花》是李商隐在一个夏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荷花的喜爱和对花叶无常的感慨。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美好,李商隐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悲伤。
《赠荷花》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诗,李商隐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诗的开头通过对比,指出花和叶之间的矛盾,暗示人间事物的无常与不协调。接着,诗人用“惟有绿荷红菡萏”的句子引出荷花的独特之美,表现了它们的自由与自然。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荷花与荷叶相映的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尤其是“翠减红衰”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李商隐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荷花在炎夏盛开,却也暗示着美好终将逝去,给人以深深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荷花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流逝的忧伤。
《赠荷花》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李商隐
C. 杜甫
D. 王维
“翠减红衰愁杀人”中“翠减”和“红衰”分别指什么?
A. 绿叶减少和红花凋谢
B. 绿草减少和红色衰退
C. 青色减少和红色衰败
D. 绿色减少和红色死亡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伤与无奈
C. 愤怒
D. 兴奋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惟有绿荷红菡(hàn)萏(dàn),卷舒开合任天真。绿荷红菡萏: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shà)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