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6:20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这首诗的意思是:曾经跟随东风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春天的乐园中令人肝肠寸断的美景。怎么会愿意来到清秋的日子,已经带着斜阳又带着蝉声。
李商隐(812年-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之一。李商隐的诗作以其细腻的感情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末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助描绘柳树的生长与凋零,抒发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李商隐的《柳》展现了春秋交替时节的感伤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曾逐东风拂舞筵”描绘了春日宴会上,随着东风翩翩起舞的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快乐。转而“乐游春苑断肠天”,则体现了春日游乐中的情感,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感伤,似乎是在感叹春天的短暂与易逝。
而后两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则引入了秋天的主题,表达了对秋日的惋惜。斜阳和蝉声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李商隐通过这种对比,传递出一种抑郁而深邃的情感,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脆弱。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畅而富有层次感,李商隐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春秋变换中的情感与思绪娓娓道来,令人不禁陷入沉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李商隐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李商隐的《柳》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中,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是:
A) 喜悦
B) 愉快
C) 伤感
D) 无所谓
诗中“斜阳”意象的象征意义是:
A) 生机勃勃
B) 时间的流逝
C) 年轻的希望
D) 生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