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2:52
知郡检计斋醮祷雨,登时感通,辄赋古风
作者:范成大
六月火云高偃蹇,
使君有意怜焦卷。
一封红篆驿金龙,
雨气倏随炉燎满。
风师避路雷车鸣,
石破天惊檐溜倾。
不知稻本颇苏否?
但觉溪声如百霆。
税驾朱旛未云久,
造化功成屈伸肘。
我评兹事与天通,
知公小试调元手。
清坛深夜宾众真,
前驱霓旌後飙轮。
定有灵官识仙伯,
报道紫皇思侍臣。
六月的火云高高地悬挂,
使君有意怜惜那焦卷。
一封红色印章的信件,
雨气瞬间伴随炉火弥漫。
风神避开了道路,雷声轰鸣,
石头轰然破裂,屋檐的水流倾泻。
不知道稻谷的根本是否复苏?
只觉得溪水声如同百雷齐鸣。
税驾的朱色旗帜尚未在天上长久,
造化的力量刚刚屈伸肘膀。
我对这事与天的沟通进行评估,
知道你小试调和阴阳的手法。
清坛深夜的宾客众多,
前方驱动霓虹的旗帜,后方气流如轮。
一定有灵官识得仙伯,
报道紫皇想念他的侍臣。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君复,江苏常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民生疾苦,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范成大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年代。诗人以祷雨的情景,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关心。他通过描绘风云雷雨的场景,揭示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范成大的《知郡检计斋醮祷雨》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气息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六月高挂的火云,展现了夏季酷热的气候和干旱的情景。诗人对焦卷(枯焦的禾苗)的怜惜,体现了他对农民生计的深切关注。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封红篆信件和随之而来的雨气,展现了祷雨的愿望和期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稻谷生长情况的忧虑,流露出对丰收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风师”和“雷车”,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具象化,更是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与畏惧。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高亢激昂,诗人不仅关注自然环境,更关注人们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在形式上,诗的结构紧凑,音韵和谐,极具表现力,展现了范成大深厚的文学修养与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对农民生计的关心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细腻描写,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对丰收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焦卷”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风师”指的是?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