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59
春暮有感(二首)
作者:杨基 〔明代〕
啼鸟匆匆变物华,
雨池科蚪渐成蛙。
青鞋谩踏闲边草,
白发羞簪醉里花。
此日骅骝思苜蓿,
当时鹦鹉唤琵琶。
遥怜箫鼓追游地,
荠麦青青已没鸦。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情景。啼叫的鸟儿匆忙地向南飞去,物候也在悄然变化,雨水滋润的池塘里,蝌蚪渐渐长成了青蛙。诗人穿着青鞋,随意地踏过草地,白发的他在醉意中羞于用簪子插花。今天的骏马在想着苜蓿,而当时的鹦鹉则在呼唤着琵琶。远远地,我怜惜那些追逐着游玩的乐器声,菜荠和麦田在春天的阳光下已然没有了乌鸦的身影。
杨基,明代著名诗人,仕途坎坷,终生游历于山水之间,以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常常蕴含哲理。
《春暮有感》是在春天即将过去之际写成的,诗人通过描绘春末的种种景象,表达对生命流转、时光荏苒的感慨。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春暮有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思,展现了春天的别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前四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鸟儿的啼鸣、蝌蚪的成长,都在暗示着自然界的蓬勃生机。然而,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伤感,尤其是“白发羞簪醉里花”的句子,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自省与无奈。
后四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欢愉与即将消逝的寂寥。骏马对苜蓿的思念与鹦鹉呼唤琵琶的情景,映衬出春天的热闹与活力。然而“荠麦青青已没鸦”,则带来了一种结束的预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以春天的生机为起点,逐渐转向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诗围绕春天的结束与生命的流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选择题:诗人通过什么生物象征春天的生机?
A. 蝌蚪
B. 乌鸦
C. 青鞋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发羞簪醉里花”表达了诗人对__的怀念。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骉骝”象征着诗人的忧伤。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