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4:50
原文展示:
心处中虚治五官,
物来能应固非难。
移忠益本居家孝,
阅暑知曾历岁寒。
父子赓歌真内乐,
弟兄分职赖居安。
何妨菽水为欢养,
会有时来诏赐餐。
白话文翻译:
在内心的宁静中调理五官,
万物的到来能随意应对自然不难。
把忠诚和本性转化,安居乐业的家庭孝顺,
经历夏日的炎热知道曾经的寒冬。
父子之间歌声相续,真正的内心快乐,
兄弟之间分工明确,依靠安定的生活。
何妨用简单的豆水作为欢愉的滋养,
总有一天会有恩赐的美餐到来。
注释:
- 心处中虚:指内心处于一种空灵宁静的状态。
- 治五官:调理五感,使其和谐。
- 移忠益本:指通过改变自己的忠诚和本性,使之更加有益。
- 阅暑知曾历岁寒:经历过炎热的夏天,才懂得曾经的寒冷。
典故解析:
- 父子赓歌:古人常以歌声来表达亲情,强调家庭和谐的氛围。
- 弟兄分职:兄弟之间分工合作是古代家庭伦理的重要表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应符,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点滴情感,擅长以诗寄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季弟黄岩任满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和谐、亲情温暖的珍视,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意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家庭生活的和谐美好,蕴含着深厚的亲情与对生活的哲思。诗人首先从内心的宁静谈起,强调内心的调适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接着指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与支持。父子之间的歌声、兄弟之间的分工,都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温暖。最后,诗人用“菽水”为比喻,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强调生活的富足并不在于物质的奢华,而在于精神的充实。全诗情感真挚,内容深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家庭的珍视,反映出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家庭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处中虚治五官:内心处于宁静的状态,能够调理五感,使之和谐。
- 物来能应固非难:面对外界事物的来临,能够自如应对并不困难。
- 移忠益本居家孝:在家庭中,忠诚与本性需要转化,达到孝顺的目的。
- 阅暑知曾历岁寒:经历过夏日的炎热,才能真正理解过去的寒冷。
- 父子赓歌真内乐:父子之间的歌声相继,体现了内心的快乐。
- 弟兄分职赖居安:兄弟之间明确分工,依靠安定的家庭环境。
- 何妨菽水为欢养:即使是用简单的豆水作为滋养,也无妨。
- 会有时来诏赐餐:终究会有恩赐的美食来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父子赓歌”与“弟兄分职”,形成和谐的节奏。
- 比喻:用“菽水”比喻简单的生活,表达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家庭和谐的赞美,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传达出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五官:象征感知与认知,表现内心的调和。
- 忠本:代表个人的本性与道德,反映家庭伦理。
- 菽水:象征简单的生活方式,强调精神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心处中虚”指的是什么?
-
诗中提到的“菽水”象征什么?
- A. 富饶的生活
- B. 简单的生活
- C. 奢华的享受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家庭情感相关。
- 《长恨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探讨爱情与人生的和谐。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与本诗:两者均强调内心情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怀,而本诗则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支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