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6:51
应符读韩评论以龊诗教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
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难则非所敛。 愚生乃击俗,达人斯大观。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 不求胜己友,有过执挟弹。 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 仁义根於心,视精而行端。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 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 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前两句开篇即指出,作为子女,应该怀有敬畏之心。追求名利并不是真正的追求,面对困难也不应轻言放弃。接着,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不畏世俗的看法,而真正的达人则能超越一切。大明的光辉普照,纵使沧海波澜也无法撼动内心的宁静。诗中提到,不必一味追求超过自己的朋友,若有过错也要宽容对待。对于心中存有的恶念,切不可放任自流,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真诚。随后的几句强调了修身齐家的重要性,强调仁义应根植于内心,读书则需重视知识的实用,而非追求虚名。最后提到,真正的才能在于实质,而非空洞的名声。
作者介绍:孙应符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孙应符三十二岁时,正值人生关键期,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修养的呼唤,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立见解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出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尊重与责任。接着,诗人以个人的愚见反映出他对社会风气的看法,表达了对“达人”境界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仁义根於心”,则是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后半部分着重指出,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理解和应用,而非追求名声,显示了诗人对知识的重视和对现实的警醒。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构建了丰富的意象,彰显了深邃的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修养与真实的才华,反对追求虚名,倡导仁义与知识的实际应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仁义”根于何处?
诗人认为追求虚名的态度如何?
“沟浍无源本”意在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应符读韩评论以龊诗教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与《春望》进行对比,二者均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但《春望》更多侧重于国事,而孙应符则更关注个人的内心修养及对世俗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