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画士刘信可二首

《赠画士刘信可二首》

时间: 2025-04-27 00:10:15

诗句

毛颍摧锋入墨池,白云窗下展乌丝。

乘君袖里孤山月,写尽横斜竹外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15

原文展示:

赠画士刘信可二首 谢枋得 〔宋代〕 毛颍摧锋入墨池,白云窗下展乌丝。乘君袖里孤山月,写尽横斜竹外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毛笔尖锐如锋,浸入墨池之中,白云飘过窗下,展开了乌黑的丝绢。借着你袖中藏着的孤山月色,描绘出竹枝横斜在外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毛颍:指毛笔的笔尖。
  • 摧锋:形容笔尖锐利。
  • 墨池:指盛墨的容器。
  • 白云窗下:形容环境清幽。
  • 乌丝:指黑色的丝绢,这里指画纸。
  • 孤山月:指孤山上的月光,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山。
  • 横斜竹外枝:指竹枝横斜的姿态。

典故解析:

  • 孤山月: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山,常被用来象征清幽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忠贞不屈的气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赠给画家刘信可的,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赏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毛笔、墨池、白云、乌丝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诗人借用孤山月色,将自然美景与画家的技艺相结合,表达了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赏。诗中的“横斜竹外枝”形象生动,展现了竹枝的姿态,同时也隐喻了画家的笔法灵动和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毛颍摧锋入墨池:毛笔尖锐如锋,浸入墨池之中,形容笔的锐利和准备作画的动作。
  2. 白云窗下展乌丝:白云飘过窗下,展开了乌黑的丝绢,形容环境的清幽和画纸的准备。
  3. 乘君袖里孤山月:借着你袖中藏着的孤山月色,形容画家的灵感来源。
  4. 写尽横斜竹外枝:描绘出竹枝横斜在外的景象,形容画家的技艺高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毛颍摧锋”比喻毛笔的锐利。
  • 拟人:用“乘君袖里孤山月”拟人化地描述画家的灵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赏画家的技艺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通过描绘毛笔、墨池、白云、乌丝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赏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毛颍:毛笔的笔尖,象征着画家的工具。
  • 墨池:盛墨的容器,象征着作画的准备。
  • 白云:清幽的环境,象征着宁静和高洁。
  • 乌丝:画纸,象征着画家的创作空间。
  • 孤山月:孤山上的月光,象征着清幽和高洁。
  • 横斜竹外枝:竹枝的姿态,象征着画家的笔法和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毛颍摧锋”指的是什么? A. 毛笔的笔尖 B. 墨池 C. 白云 D. 乌丝

  2. “乘君袖里孤山月”中的“孤山月”象征着什么? A. 清幽和高洁 B. 画家的技艺 C. 墨池 D. 乌丝

  3. 诗中的“横斜竹外枝”描绘了什么? A. 竹枝的姿态 B. 毛笔的笔尖 C. 墨池 D. 乌丝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画家技艺的赞赏。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谢枋得的《赠画士刘信可二首》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画家技艺的赞赏,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谢枋得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画家技艺的赞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枋得的多首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谢枋得诗歌的时代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竹枝词六首 其六 西湖早春 西湖杂咏六首 西湖荷花有感 西湖别业 西湖感旧 西湖竹枝歌四首 其三 西湖山下梅花坞行可里许至陈御史园亭 西湖杂诗六首选三 其三 半闲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平活 就养 尽开头的成语 黄字旁的字 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槐耳 自相残杀 月眉星眼 乙字旁的字 啼天哭地 龍字旁的字 聊博一笑 围困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论辩风生 革字旁的字 饮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