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1:45
车马东城路,芬芳数里尘。
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
这首诗描绘了东城路上车马繁忙的景象,沿途的花香弥漫,然而美好的风光却和游人无缘,让人感到无比惆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游玩与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融斋,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史学的实证性和道德教育,提倡明理治国。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某次出行时,对东城的美丽风光产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生活中的无奈与忧愁。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东城路上车马奔忙、花香四溢的景象。开头两句“车马东城路,芬芳数里尘”,用“车马”与“芬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与自然美景的交织。这里的“车马”不仅描绘了交通的繁忙,也象征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琐碎与急促,而“芬芳数里尘”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却也带有一种被尘世遮蔽的无奈。
后面的两句“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表现了对美好景色的渴望,但又无奈于未能亲身体验的愁苦,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惆怅。全诗在短短的几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出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人们常常被繁忙的生活所束缚,无法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繁忙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生活的同时,常常错过身边的美好事物。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诗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带有浓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车马”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繁忙的生活
C. 人际关系
答案:B
“风光不相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遗憾
C. 愤怒
答案:B
诗中的“芬芳”指代什么?
A. 食物
B. 花香
C. 雨水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夜喜雨》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更强调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而杜甫则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激。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蕴含了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