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2:29
月下笛
雨咽蝉筝,寒迟雁缀,转添秋寂。
羁愁易积,未比年时禁得。
怕无多残水剩山,西风万一霜讯急。
唤新亭旧感,沧江零梦,并成凄测。
三年倦旅,惯节序惊心,浪吟销日。
游情顿减,负了岷峨灵迹。
料芳期望春尚赊,无心记省东去驿。
闭閒庭,暗怯荒城画角凉吹入。
这首诗描绘了在月下笛声中,雨声与蝉鸣交织,寒鸦迟迟飞过,愈发增添了秋天的寂静。思乡之愁容易积累,远比往年在禁忌中难以承受。担心再也难见多余的残水与山川,西风一来,霜讯急促。唤起旧时的新亭感怀,沧江的梦境也变得凄凉。三年的旅途已经厌倦,季节的变化总是惊心动魄,吟唱的浪潮消磨了日子。游荡的情感顿时减退,辜负了岷峨的灵秀。料想春天的美好期望仍需时日,无心再去记念东去的驿站。闭上庭院,怯怯地听到荒城的画角声从凉风中吹入。
作者介绍: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人世家。他的诗风清新、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绪。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月下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开篇的“雨咽蝉筝”两句,便以细腻的声音描绘出秋雨和蝉鸣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惆怅。诗中提到的“羁愁易积”,表达了身在异乡的诗人心中愁苦的积聚,充满了对故土的无尽思念。
继续深入,诗人对待时光的态度也愈加明显,“三年倦旅,惯节序惊心”,这两句突显了在漫长旅途中,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奈与焦虑。诗人以“浪吟销日”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消逝,似乎在吟唱中,日子悄然溜走。最后几句中,诗人对春天的期望和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期待,增添了诗作的层次感。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自然的敏感观察,也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现了刘永济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雨咽蝉筝”),对仗(“羁愁易积”与“未比年时禁得”),以及意象的生动描绘,使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情感深邃而细腻。
诗词测试:
诗中“雨咽蝉筝”所描绘的意境是:
诗人对“三年倦旅”的感受是:
诗中的“西风”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